要來接續上一篇的內容,接著來談談工作狀況。 因為內文依舊很長,所以直接說個結論,自己的實感是KIOXIA-WD體制的工作環境十分笨重,做起來會覺得流程相當的笨又冗長,做每一件事情所要花費的精力極大,會有一種好像在古老的組織裡工作的感覺。
Joint Venture 的工作體制
首先想先談一下組織問題,KIOXIA-WD 組成的日本快閃記憶體聯盟是這樣的概念。KIOXIA (前東芝記憶體) 與 WD (前SanDisk) 共同出資興建快閃記憶體聯盟在日本三重四日市與岩手北上市共9座12吋晶圓廠,負責生產與開發快閃記憶體晶片。 出資的比例是KIOXIA/WD各佔一半,廠房與設備產權由兩家公司共同持有,而廠房的管理由KIOXIA負責,因此KIOXIA方有製造部與產線人員(LE),而WD方只負責聘雇工程人員。
而在記憶體開發中心的狀況,KIOXIA和開發人員隸屬同一棟大樓。 以製程開發單位來看:通常是這樣運作,無論哪個單位,「WD」和「KIOXIA」都會有大致的平行單位,整合單位通常是按製程段別來分部門,Channel部門 / Staircase部門 / CMOS部門 等等,這些部門會各自由擔當的WD和KIOXIA兩方人員組成。
舉例來說,Channel 部門由KIOXIA 派出5人、WD 派出5人,這10人就會共組成一個Team,共同來開發下個世代的Channel製程。至於誰負責擔任這個Team的經理,不一定,有些Team經理是由WD方擔任、有些是由KIOXIA方擔任,總之經理會負責去盯自己Team底下的工程師們工作,不管你是WD或是KIOXIA的人員。
那最終這個Team做出來的成果,KIOXIA工程師會報告給KIOXIA方、而WD工程師會報告給WD美國總部,成果兩方共享,大概是這樣的概念。 至於大家就會想說,一個Team裏頭、由兩個公司的員工共同組成,那分工會不會重工,或互相推事這樣,這時候就有個日本體制最喜歡的東西 —「會議 (打ち合わせ)」,WD方和KIOXIA方會固定的進行會議,討論整個Team裡所有的案件,要如何分工,進度如何,講來要做什麼,誰負責做,會有非常多這種「部內會議」來進行討論。
以我自己所屬的整合段別,過去我們曾經是每天早上都要開這種WD-KIOXIA的部內會議,2022年後半因為不景氣、KIOXIA宣布減少加班(因為不想付加班費),因此會議減少到每週一三五。而這種會每次開都要開個兩三個小時,主要是審視目前所有的案件,各位的進度到哪裏,有數據的話就在部內Review,大家共同合意數據的結論 (例如說這個實驗阻抗有跳高、是水準差、還是Variation),然後這週是不是有被Highlight的新案件,有的話就誰負責做,要怎麼做,Split table什麼時候訂出來給大家確認等等。
講到這邊我想說的是,這個體制基本上就是一個每天都會花費大量時間合意的體制,所以這體制從一開始「效率」就是不彰的,「合意」「兩家公司與成員共同對資訊認識」才是重點。光這個「部內會議」大概就佔去一週40%的時間,但這組織絕對不是只有這些會,剩下還有什麼會議我等等再來補充說明。 (但通常會議花了一大堆時間,等工作指派到你身上就突然希望你一下子就弄出來XDD,我想大部分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
【加班費與加班文化】
WD薪資是採用年俸制,年薪決定好之後就是除以12個月發放,所以沒有加班費,好處就是你準時下班薪水也不會變,壞處就是你晚下班也不會有加班費。隔壁的KIOXIA則是會給加班費的,因為KIOXIA薪資結構比較低,大家都是卯起來工作到10點湊加班費。
WD這邊從18點~21點是主要下班時間,不過90%的人通常都會待到19點後,70%的人會待到20點後,40%的人會待到21點後。不過因為WD工作型態沒辦法在宅勤務的關係,所以如果真的為了產線的事要留到21點也是沒辦法。
但也有很多人感覺是熱愛工作、或單身赴任回家沒溫暖繼續留在公司的也不少。 我自己一般是在19:30-20:30區間下班,主要是很多會議會留到下班後還在進行,然後部門的風氣大家都會工作到20點後。 是否真的有這麼忙,根據我自己的觀察,覺得大家的工作效率其實沒有很好,以我自己而言,我會先把影響下班的工作先完成,然後插空檔整理數據,鋪陳這週的進度週報,通常我會在週報繳交的前一天把週報完成,之後趕緊著手處理新的案件。
我看一般資深前輩都會東摸摸西摸摸,做一件事然後又跳出去想其他事,每個不干己的事件都要去參一腳,每件事流程拖的很長,常常摸到週報時間還沒寫趕快隨手貼幾張圖繳交了事。然後邊喊著沒時間工作還寫什麼週報XDD。
但有時候長工時主要的原因也取決於這個公司很多體制上面很煩瑣的規定,例如每個實驗都要合意,所以很多時候你實驗沒辦法下好離手,每個實驗規劃丟出去,又要等待Team裡他人的確認,而必須確認的人有時候被其他會議卡住不能確認,在確認等待期間新的案件又隨之而來,一堆案件擠在一起相互排擠,工作動彈不得,有些案件光是做個簡單實驗 (如掃Defect) 的申請流程、從做資料、提申請、就要耗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這些都是造成大家工作時間跟成果不成正比的原因。
這裡的請假模式其實還可以,就如果想要請假其實只要提前講通常沒有不准假的問題,不過我有聽到有些單位文化是不喜歡請假,一年只請法定的五天的人大有人在,也導致同部門的新人不敢請假。 我們部門是有些人會常常在那邊說「公司老是要我們請假、我們工作都做不完是要請什麼假」我自己對這種人通常是比較持火大意見,這種人看似很負責任,其實他們說這種話都是在造成旁邊按照自己權益休假的人的困擾XD。
【工作體驗】
● 兩個電腦:在WD工作,有個比較特殊的狀況,就是一個人會擁有兩個電腦,WDPC與KICPC(KIOXIA電腦),兩台都是筆電,有各自的信箱,WDPC可以連結一般網路,有比較強的運算,是WD社內相互聯絡,或是整理數據,線上開會,寫報告主要在用的電腦。
但因為整個工廠的營運是屬於KIOXIA在管理,基於WDPC是無法去讀取跟「工廠」相關的數據,如果需要跑實驗貨、抓Inline數據、量測數據,都只能透過跟KICPC借用的另一台電腦進行。而和KIOXIA人員連絡,依規定也是用KICPC進行。 但KICPC硬體軟體不佳,所以一般工作方式是,工廠端的實驗跑Lot用KICPC做,等到要整理數據時,資料傳到WDPC,在WDPC上整理,整理好的數據若要跟KIOXIA人員共享時,資料要再傳回KICPC,從那台電腦上傳給KIOXIA的人員。 所以「兩台電腦間的傳輸」是每日WD人員工作佔很大一部分的流程,傳輸方法主要是透過一個KIOXIA提供的網站,把資料從A端傳上去、然後從B端傳下來,每天在這兩台電腦間傳資料大概不下數十次(有時候網頁還會當機),所以「電腦間傳輸」也是這公司效率不彰的原因。
當然如果你是KIOXIA的員工,就沒有這樣的問題,KIOXIA員工只會有一台電腦,他可以連網、可以和WD員工連絡,某種程度作業時間會少不少。 因此在WD工作,某種程度會有種寄人籬下,借人資源來用的感覺。(前輩的老話是、WD薪水比KIOXIA高、就忍耐吧)
● 在宅勤務:講完電腦就可以順便帶到在宅勤務的事,從疫情以來,體制開始出現在宅勤務的狀況,一來避免辦公室人數過密、一方面是可以避免通勤時間公司停車場和交通爆炸的狀況。 而WD一方,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有兩台電腦,WDPC是可以帶回家的,所以要回家整理數據、寫報告等等都沒有問題,然而KICPC依照規定WD人員不能將KIC的電腦帶回家,也就是說你如果有要Run Lot、抓數據、和KIOXIA的人連絡,一定要在你來公司的時候才能做。 而因為用Lot做實驗對工程師而言是基本,每天都需要使用KICPC,基於這樣的原因,WD在疫情過後直接取消在宅勤務,所有員工都不能在宅勤務,一律要出社工作。
相較之下,KIOXIA的員工他們是可以帶自社發的電腦回家,因此KIOXIA人員是可以在宅工作的。
● 資料共享DB (社內) :在KIOXIA-WD體制裡有個我覺得算是「活古蹟」的運作系統,就是「文件網址化」,這個系統無論是KIOXIA或WD人員都要用,就是在公司裡頭,所有的資料要分享,都必須傳到一個社內的Database (DB),然後在DB上產生網址,才能夠寄給其他人。
收到網址的人,再自己點那個網址把資料給抓下來。 所以一般資深工程師他們都會有一個Excel表,貼滿各單位各種資訊的網址,方便隨時點連結可以進到網址所在的DB。 這個DB網址功能還可以用在你在填各種申請表單的時候,舉例來說,你想要預約今天夜間的SEM分析,那流程大概是:透過某個網址進去SEM實驗室的DB→找到要輸入的表單檔案→把表單檔案鎖起來→從DB把檔案抓下來→填上你要分析的試片ID、相片數→上傳覆蓋掉原本DB的檔案→解鎖檔案連結。
就其實如果用習慣是會覺得還好,但重點就是這網頁實在是很慢,光做一個申請作業可能就花你個好幾十分鐘,有時候檔案還會抓不下來,或是讀取到一半網頁當機等等,於是也成為工作中影響效率的一個地方。
● 會議:一般日常的會議多到不勝枚數,通常是不用每個會議都要參加,但如果你是一位資深工程師,主管通常會要你每個會都儘可能出席旁聽,因為從疫情以來會議都改成線上,所以大家都可以坐在位置上連線聽會議內容,而這種會議當然可不能全盤都聽,不然你可能一週70%的時間都花在會議上了。
所以一般工程師們除了自己必須發言的會議會聽以外,剩下的會議都是掛耳機加減聽,聽到跟自己相關的範圍才會關注一下,否則就是做自己的事情,讓聲音從耳朵流過而已。 一般我們被要求要參與的相關會議有
1. 主要會議 :自己需發言報告的會議
(1) 自己負責製程的組會議 (WD+KIOXIA整合部門)
(2) 自己上司負責範圍的組會議 (WD+KIOXIA整合部門)
(3) 自己負責製程段別與對應製程工程師的會議 (WD整合部門/製程部門+KIOXIA整合部門/製程部門) 上述會議是你負責一個世代的產品的話就會有固定三個會議,如果你兼任兩個世代的產品上述會議就會變成兩倍 (我自己就兼任了兩個世代、會議暴增有夠煩)
2. 次要會議:自己幾乎不需要報告的會議
(1) 世代產品的全體會議 (跟此產品相關的人士幾百人參加、主要用來Follow此產品的進度)
(2) 世代產品的每日朝會 (如果你有需要變更的製程條件就在此會議上起案)
(3) 世代產品的Through會議 (由Through開發Team報告世代產品重要Lot目前進度)
(4) 世代產品的良率會議 (報告D/S, FA做出來的結果,以及改善進度的Follow)
(5) Litho-Device會議 (如有需要新的設計提案,或光罩製作進度,會在此會議上進行)
3. 臨時會議:就是如果有需要在組內或跨部門針對某議題討論和合意的時候,就會召開臨時會,「機台橫展的判定會」「BLOPEN不良對策會議」等等,這種會議其實非常多,而且因為大家的時間幾乎都被各種大小會議佔滿,因此臨時會很多都只能在下班後召開,更加深大家理所當然加班的問題。 【開發工作(實驗)流程】 講了很多,稍微舉一個研發流程的例子,其實概念上就是「團進團出」,一切的決定,數據判斷,結論都是你的整個團隊「確認」後才能搬到檯面上。
假定現在我發現了一個電性問題,我提出可能是A製程所造成,並且我已經找到證據。那第一步我要做的是,先在整合內部合意,也就是在WD和KIOXIA兩方的負責整合工程師的會議上,提出我發現的問題,以及我未來想做的方向,請大家給些意見。
有些有想法的工程師便會提供意見,例如要我們多確認B,C製程看看有無相關性再下結論,如果沒意見則表示通過合議,接著我們所做的實驗便代表整合內部一致的意見。 整合內部完成合意後,我們要開始跟製程開發的工程師(Unit)聯繫,請他們提供可行的實驗條件,在跟製程工程師討論完成,確定條件後,接著就是尋找可用的子彈(Wafer),因為Wafer統一由KIOXIA方管理,WD方必須要跟KIOXIA的整合工程師合意,也就是討資源,確定可以討到實驗所可用到的Wafer後,才能開始正式進入實驗。
這中間如果製程工程師來討價還價,那也會有實驗無法進行的狀況,此時的做法就是把實驗內容搬到有老闆會出席的會議上,借用老闆的力量來定奪實驗。 實驗進行完後要做Wafer的量測,因為有些量測和抓數據WD方沒有權限,有得拜託KIOXIA的工程師或助工協助幫忙,等收到Data後,初步整理完結果,首先寄給整合各位,之後在整合的會議上進行第一次的判讀,沒問題之後再拿到老闆的會議上做第二次判讀,如果沒有異議則稱為整合內部的統一結論。
之後再拿到和製程工程師的會議上討論,如果製程工程師也沒有意見,則實驗結果才會被認為有效,並討論下一步進行。 自己在操作的實際感受上,會覺得每次做實驗的流程都相當冗長,更不用說再加入各方意見不同,或是參入要送委託和分析的部分,所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整個意見整合就更為複雜。
【工作資源的問題】
這個WD-KIOXIA體制還有一個很難工作的地方,就是KIOXIA員工是公司的主要人員,大部分的資源都是由KIOXIA員工一方掌握。
像是一般做實驗需要的Lot,或是HotLot的Quota,全部都是由同Team的KIOXIA人員負責管理,因此例如我現在需要做實驗,我必須先去拜託KIOXIA的人給我Wafer,有時候還可能要不到,如果想要說服他們,就必須在經過一個同Team的會議,確認資源分配後,才可能拿到實驗用的Wafer,做每個實驗都需要經過大費周章地開會與說服,實驗其實是很難做的,時間和精神也就花在這上面。
然後部門預算通常也是握在KIOXIA人員手上,例如每個部門可以送TEM分析的預算有限,每當我們有送TEM分析的需求,就需要跟KIOXIA方請求預算,而KIOXIA方也可能會拒絕,這時候又要透過冗長的會議來分配TEM分析的預算跟優先次序。 除此之外,很多地方其實WD是沒有權限的,例如說送TEM分析只有KIOXIA方才能委託、量測的機台也只有KIOXIA人員能下程式,WD人員想要分析或是量測都必須擺脫KIOXIA人員,很多東西對WD人員來說就像是黑盒子,作業流程只能靠自己摸索。
【結語】
其實大概在進入KIOXIA-WD體制工作後,我每天就開始有種莫名的自我懷疑,因為我有在台灣半導體公司待過的關係,過去我一週可以做十件事,在這個組織當中我一週做個2-3件就要偷笑了,效率不彰,自己很像一個在笨重機器裡推著大車前進的員工,每每會懷疑,在這個組織待下去最終可以得到什麼,所得到的最終只是內化成組織的一員,又或者我可以獲得世界級的研發能力。
雖然曾經進入東芝記憶體工作是我大學時期的夢想,也因此讓我選擇了快閃記憶體產業,並起一待就是將近九年的時間(中間有停下來留學過),但實際上進到日本最尖端的半導體公司裏頭,才發現日本企業似乎真的是缺乏彈性的生物,在這樣的體制,我要能發揮長才,要能夠晉升並且去接續我多年前在旺宏電子專案經理的職經歷.總覺得好像還要好久好久,我的人生真的該花在這裡嗎?
再加上2022-2024也是快閃記憶體最艱困的時期,快閃記憶體在這兩年爆發了價格崩跌的慘劇,也導致KIOXIA與WD在兩年幾乎是交出了赤字千億日圓的成績單,沒有分紅,再加上日圓貶值,也開始激發了我出走的決心。
2023年11月,我離開了WD公司,轉戰半年前獲得日本政府補助,在九州開始站穩腳跟的JASM,我自此離開了研發單位,專職於產品工程,也不知道我的選擇是否正確,不過,短期間累積半導體業界的資歷,我想這或許也是一條必要的路吧!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