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的離校手續完成後,走在成大校園,看著雲平廣場的飛踢人,我才驚覺這個塑造我五年人格的校園,即將要與我告別了。
曾幾何時,我是多麽不珍惜在成大的時光,曾有幾度,我覺得成大的生活很滯悶,很拘束,壓力很大,要應付的人事物之多,讓我措手不及。我是一個很敏感的人類,我很容易感受到各種人事所帶來的肅殺氛圍,感受到天氣的變換,感受到寂靜,孤獨,旁人的視線等等令人相當不自在的氣息。也因此,我曾經覺得成大給我這樣的感受,而我深深排斥。
我曾經羨慕,那些在台北生活的人們,作為一個一心上台大的高中生,台北就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我曾因此覺得台南不夠國際化,不適合我,不是一個能讓我有所發揮的地方。
不過其實根本沒有這種事啊!
成大是我最好的選擇,而台南確實也超級適合我的。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成大的朋友們,台南的人事物,都成了我成長的支柱。我開始珍惜這個美麗的環境,把我我想在這個環境裡的每個瞬間,盡可能地去抓住一草一木。我曾經因為因緣際會加入府連路上的教會去聽講聖經的課程,但卻因此遇到大量教會的人士對我的宗教要求,使我感到拘束煩悶,很想拒絕,但教會的人士卻又步步逼近。這時總有很多好友在旁鼓勵我,告訴我「聆聽自己的想法」,「你不喜歡就不要勉強」,這讓我無安全感的心靈得以漸漸茁壯,最終我離開的教會,重新讓成大生涯的主控權落到自己手上,我開始能夠品味校園的紅磚牆,計中前的阿勃勒美景,浸淫在校園附近的書店,享受南方公園的悠閒氛圍。
而台南也讓我成為一個古都控,我就像被台南古樸的歷史給薰陶那樣,對於歷史漸漸有著深厚的情懷。我開始研讀歷史,認識台灣,中國,甚至世界上每個土地發生的事情,而每當我對於歷史的感悟越深沉,我越能對於台南的一切感到熱愛。因此,我總認為,我現今的性格,都和台南這座美好的城市脫離不了關係。
畢業後來到新竹,我總會開始羨慕那些能夠留在台南工作的同學們,每當工作壓力,人生抉擇,使自己心情鬱悶的時候,都可以到母校的校園去,讓母校的溫暖,給自己一個滋潤的擁抱。這是我在新竹一直沒辦法做到的事情。也因此,儘管身居北部,我也盡可能地每年都到台南去走一趟,到母校去走一趟。每趟旅程總會讓我暖心,深受感召,讓我有如充電般的回到工作崗位。
成大回憶錄已經到了尾聲,作為總結,我就把碩士論文致謝裡的一段文字節錄出來,那是最貼近現場,成大,台南給予我的感受:
2005年我來到成大,我在學生手冊上看到了2004年李遠哲教授在開學典禮演講的講稿,裏頭最末段依稀寫了這麼一句話:「成大是很好的學校,你們想要什麼,想學什麼,要努力向成大要。」這些年來,我慢慢體會到這句話,我們想從成大拿到的或許是電子學知識,或許是電路設計的知識,或許是在會計系館裡蘇法官所教導的公司法課程,或許是我在工讀的過程中所學習到的Excel技能,但我想,成大所給予我的東西,我想向成大要的東西,或許並不只是這些,這些專業的技能或許種 (我現在才發現我寫錯字,是「總」) 有一天會被時間沖淡,或許會像浪花一樣只屬於現在這個世代,而可以留下來的,是我們在學習中,伸手向成大抓取知識的過程,所學到的態度,思維,和方法,五年後的此刻,在這些學習上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許技巧還不夠成熟,但我相信他會是未來旅途中很重要的一項武器,一向可以讓我的未來更有威力的武器。感謝我的母校,成大,給予我一切的實體和精神上的提升,感謝所有讓我有所體悟的學者和老師,感謝充滿日式與中式融合的美麗校園。
台南府城,成功大學。
台南府城,成功大學。
台南府城,成功大學。
這些字跡與我的人生已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