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創作大概是我人生中唯一能夠持續下去做的事 — 這是寫了將近30個念頭的我唯一可以感到自豪的事,年輕時我的夢想就是「作家」,高中時喜歡侯文詠《危險心靈》《白色巨塔》,總覺得自己筆下也可以寫出無數賣作的小說,大學之後喜歡的是《史丹佛銀色子彈》的王文華、接著是《談教養》的黃崑巖,總覺得文章要往自傳、針砭時事出發才是主流,後面又因為旅行而愛上了旅遊文學、歷史書籍、認識了哲學家而開始產生邏輯思辨 (如:《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最終演變到半自傳、半遊記、半討論時事的個人寫作風格。
但在寫了數百篇的文章後,發現有一個主題好像沒有觸碰到,那就是「寫作」,我為什麼喜歡寫,是什麼動力驅動我一直寫下去,寫文章的歷程是什麼。本篇就想來聊聊「關於我與寫作的這回事」,我沒有特別想推廣寫作,但作為一個將寫作視為當然的創作者,我必須要說,寫作它有一些好處,而我也想藉此機會說說這些好處。
基於實用主義,這篇文章會先說明我認為寫作的好處,我如何利用寫作中去鍛鍊自我,隨後會談到關於我與寫作的相遇與心路歷程,作為類似自傳的補充,最終再談談關於寫作兌現的這回事。
關於要讓寫作為自己賺錢,我也不乏研究了各類實用的素材,如聆聽大人學的「文案寫作課」,也有閱讀過余玥 (網路自媒體創作者冏冏、說真的,我覺得她的文字夠厲害,也夠有文案價值,但我寫不出來) 的「無界文字力」,只是我目前還沒有打算將寫作作爲一個賺錢媒介 (這個部落格其實也有在収廣告費,但我純粹是覺得可以回收每年租借Server所花費的錢就夠了),對我而言,寫作比較偏向一種自我實現的媒介,而不是服膺於某個商業目的手段,當然這是因為目前我的專業本不在靠文字賺錢,反而在用其他專業上賺到的錢會比用寫作賺到的還快。不過,我依然堅持寫作,若是有一天我能夠改靠寫作來養活自己,我也認為那會是很棒的人生經歷。
關於寫作所帶來的好處
鍛鍊心智
鍛鍊心智是我認為寫作最大的好處。在《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 (The Artist’s Way: A Spiritual Path to Higher Creativity) 》這本書當中,有提到 — 必須先找到創造力,才能恢復創造力,而晨間隨筆,一種意識流的書寫,正是提升創造力的關鍵。而書中有提到,這種隨筆可以類似一種冥想,他會為我們帶來洞察力,幫助我們改變生命。
只有當有意識地學習連結力與光時,我們才能感受到自己身為創意生物的真正身分,而晨間隨筆讓我們鑄造這個環節。
這個概念是說,當我們運用書寫,沒有自我評價地寫,發牢騷地寫,沈浸式地寫,我們終將迎來腦內力量與創意的結合,這會幫我們讓思考更清晰,並且能夠感受更細微的事物,而這會改變我們的人生,簡單來說是「心的鍛鍊」,寫作時我們是將腦內的想法都過自由的文字,專心一字一句的描繪在紙上,因此我們會經歷過一個「專心」「心中無他」的心流過程,而也正是這個過程,他讓我們產生了冥想般的感受,我們得以更細微的去觀察世界,而這讓我們產生生活的安定感。
建立邏輯思維與觀點
寫作的第二個好處,我認為是能夠去梳理自己的邏輯思維,進而建立自己的觀點,這是我一般寫作常見的套路,想一個我想探討的主題,如「論台灣人之於日本的矛盾情感」,而後我帶入自己的人生經歷,從中去想出,這個議題的「大眾觀點」與「我的個人觀點」— 如台灣一部分的人討厭「日軍侵華」而一部分的人則認為「上一代的歷史不該由這一代承擔」,而我則認為「…」等等。
總之,寫作的過程就是建立對某個議題,我們的邏輯思維以及對於此議題最終會抵達哪個觀點,我認為這是很棒的訓練,原因在於,在很多事物的議題上,我們越有統整的觀點,會越能建立自己是非對錯的「判斷系統」,我們會有自己的邏輯和資料庫,而不是對於新聞媒體和報章雜誌的評價人云亦云,這也極能呼應我們再談教養篇章時提到的「智識份子」。
產生個人的作品集
第三個理由我認為非常實用,也非常功利,但卻深深值得我們去做,就是利用寫作產生作品集,如我的作品集可能是「吉田旅求日生指南」的這一個部落格所涵蓋的文章作品,可能是我個人網頁「吉田休日x人間探索」上的一些文字排版,又或者是我當年在pixnet與背包客棧發布的旅遊文字,而這些就會是我們在人生當中可以不斷使用的「個人IP」。
在一個一切都能夠兌現的時代,有一個個人IP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地去建立形象,例如有人問說「你平常的興趣是什麼」,與其說出「吃美食、玩音樂、運動、打電動」這類籠統且沒有加分的回應,不如嘗試「美食部落客、健身教練、電玩直播主」這類能讓人更快掌握形象的IP,而寫作就是能快速建立IP的一個方式。我不需要特別描述我,但你們從我的文章,很快就能了解一些關於「我」的概要。
這就是寫作的好處 — 以低成本去建立能讓我們使用一輩子的IP與作品集。
方便回顧
每一次的寫作都代表一個我們對當下的想法和思維,而人的思考是會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的,年輕時我們在意的事,到年紀大的時候可能會變得沒那麼在意。又或者年輕時我們的判斷是A,但隨著年紀漸長,歷練變多,我們反而認為是B,這時候過去的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回顧工具,它可以幫我們認識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看我們是否標準一致,又或者思考方式已經改變,這能夠幫我們認識自己人生歷練的軌跡。
我也經常利用寫作來幫我釐清,哪些事情是我沒思考過的,哪些事情我已經整理過,我會建立一個草稿清單,提醒我在下次寫作時,必須要把這些議題拿出來思考一番。而這些議題就會順道引導我該收集怎樣的素材,閱讀怎麼樣的讀物,因此寫作也是在引導我擴展學習的一種方式。
寫作之於我 — 我的寫作歷程
說到我何時開始寫作,這段歷史好像不太可考,但至少我可以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出社會」的寫作歷程,來做一個簡單的自傳。
我個人認為自己本身就有創作靈魂,從小時候開始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畫畫」,而且我是喜歡創造角色,用漫畫風的方式去畫出我的角色,並且為他們做人物設定,大家或許不知道,我在小說《聖界》中設定的主角鷹野原,就是我在國小階段設定出來的角色,但有角色還不夠,我還需要劇情,於是乎寫作就成了我描繪劇情的開始。最一開始的時候我習慣用國小的測驗紙來繪製漫畫,將文字作為劇情的旁邊。在國小五年級時,母親大概就覺得我很喜歡寫字,於是就幫我報名了在台中科博館附近的「布穀鳥作文班」(現在還有,而且還開了分校),於是便開始了我正規的寫作歷程,關於在那段時間我寫了哪寫作文,我感覺已經不可考,我依稀記得我在每週的作文裡拿過很多次的 94分 和 95分,根據規定,94分可以得到一點、95分可以得到兩點,學期末點數是可以拿來換獎品的。
上了國中之後,我開始迷上了「天堂」「玩偶遊戲」「霹靂布袋戲」,那時候文字便開始朝向小說化,我開始喜歡寫愛情小說、科幻小說、武俠小說,而當中讓我寫好寫滿的就是武俠小說的 — 武林戰國史三部曲,因為當時是寫在紙上,因此也沒有辦法讓大家從網路上觀看,但這三本小說依然躺在我的書架,我會用很類似霹靂布袋戲的分鏡來寫,因此當初的夢想就是去雲林虎尾的霹靂布袋戲片長當編劇,前一陣子有機會到虎尾,也曾經感動過。當然因為很迷戀寫小說,在國中時幾乎是上課就在寫,被老師沒收的小說本也不計其數,我印象中老師們在畢業前有把一些沒收的手寫小說還我,但我也不那麼在意了。
上高中後本來擬定的武俠小說正傳被繁忙的課業壓力給腰斬,這時候我的寫作歷程開始轉向散文,第一次初試啼聲是在高中一年級的「國語文競賽」,當時我以「換一個角度」的題材拿下了全校的第一名,文章被刊登在高中公布欄,甚至還有粉絲會來找我。總之高中以後,寫作就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高中時感受比較深的是,自己的寫作風格,從高一時期的「清麗且帶有青少年幻想」漸漸被修正成「文以載道」這樣的形式。上大學後畢竟是自由的年代,那時候部落格盛行,對寫作形式也就偏隨筆居多,但當時也是有完成了幾部小說的作品,如。
出社會之後停留在科技業,因為有比較多的錢和時間買書和看書,寫作題材也開始朝向「讀書心得」這樣的形式,在這個部落格當中的「我的書單」分類中,多是在這一階段撰寫的成果,直到兩年前接觸到大人學Project Up的部落格,才開始考慮著手撰寫比較偏評論型的文章。
關於寫作兌現
寫作能夠成為吃飯的工具,這絕對是無庸置疑,我出身的年代是一個賣書的年代,所有的文字創作者多是寫下膾炙人口的小說與散文,然後在文壇一戰成名,因此對我而言,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在某一個時刻開始可以靠賣書來賺錢,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本該具備的幻想。
但隨著網路自媒體時代的來臨,文字工作者的獲利方式越來越多元,諸如透過部落格的行銷聯盟、擔任自媒體的寫手、或是協助廠商撰寫業配文案,成為新的寫作兌現主流,如果我們具有寫作能力,能夠透過撰寫文案來獲取收入,這個收入最終其實是非常可觀的。
然而就我而已,我並沒有想急著去投入寫作的商業模式,也沒有想要急著想靠寫作去兌現,原因很簡單,就如同我在上文所說,寫作的好處為 ①鍛鍊心智 ②建立邏輯思維 ③產生作品集 ④便於回顧,而將寫作文字投入商業模式兌現,是不會產生上面的好處的,因為寫作的目的會變成要去推廣某些產品,讓客戶買單,我們不再能把文字放入個人想法,不再能用文字來提升自我成長,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而畢竟自己能花在寫作的時間有限,所以我反而希望把重心放在「想寫的」「想探討」的議題上,因此寫作兌現對我而言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