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海外留學,有一種關於人生抉擇的大哉問:
「我有一份還不錯的正職,薪水也很穩定,甚至老闆還有意在不久的將來給我加薪升職,但是,我心裡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我想出國留學」
「我應該選擇留在原職場繼續努力,或是我該選擇出國留學?」
「我留學回來找不到工作,會不會後悔,我放棄升等加薪的機會,會不會後悔」
在前往留學的道路上,抉擇的問題確實讓人困擾,畢竟留學是一種需要費時費力、並且投入大筆資金的一個過程,而對於猶豫是否前往海外留學的人,你會想到的是:留學過程是否有價值,留學的利潤是否可回收,自己會為留學放棄多少機會成本,以及留學生活所帶來的不確定感。因此,本篇我想針對這個大哉問來做一個整理,並且也聊聊自身經驗後對於人生抉擇問題的看法。
留學的機會成本
我認同要放棄現有生活、選擇海外留學,是需要考慮機會成本的,尤其是當我們就讀的科系背景是國內當前最想要的人才,如半導體、IT,在國內薪資福利不錯,而留學以後無法保證前景會變好或是變差的那時候,機會成本問題就會變得更為深刻。
為什麼這麼說?如果你在國內所學的專業,是一個在國內工作缺乏、或是只夠溫飽的專業,那麼換工作前往海外留學的機會成本絕對會低得多,因為海外留學期間若能解決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在留學以後的生涯,「說不定」還能換來和現在完全不同的人生機會。
而在海外留學這條路最猶豫的,莫過於那些在國內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但同時又抱有留學夢的那群人,畢竟現有的工作雖然食之無味,但總是讓自己生活過的足夠舒適,而海外留學相較之下雖然令人嚮往,但學成之後的一切則變得未知,因此更增添海外留學所帶來的不確定感。
我自己就是屬於後者,我畢業於國立大學的電機系與碩士班,主修是半導體工程,儘管早在大學入學時我便有了想到海外留學的夢想,但畢業之後的我,還是選擇進了半導體業界,在科學園區工作了多年,個人覺得自己的海外留學夢想還算是頗爲篤定的一個人,早在碩士畢業進入職場時,我就經常收集海外留學的資料,在下班之餘讀目標大學的專業科目,如複習電子電路學等等。
但我也承認我在邊工作邊準備留學的期間,每一刻都是很掙扎的,我經常有時候下定決心要前往海外留學,有時候則又認為海外留學似乎無法為人生產生幫助,不如就放棄留學,專注在自己的職場上。這種心情變化是時常出現的,所以一直到我開始真的踏出留學申請的第一步之前,我始終都處於心情焦慮不定的狀態。
為什麼我最後選擇了海外留學
在前往海外留學的前夕,我在職場的年薪來到了200萬台幣左右,在當時是一個可以在國內過的不錯生活的數字,我可以在科學園區周邊購屋 ,可以繼續在職場升遷,可以享受國內市場給予我的一切福利。
但,我最終選擇告別職場,前往海外留學。
至於我是從什麼時候打破猶豫的迴圈,我認為是有契機的,這個契機包含了:
(1) 我對於當時的職場已經達到了無法施力的狀態,我極度需要一個安靜的充電期。
(2) 我遇到了能協助我日本留學的貴人。
這兩者的加持下,讓我看到了「這就是我開始準備留學的元年」,那是2018年,於是我才決定停下職場腳步,開始了我的海外留學計畫。
所以我對於出國留學的抉擇的意見是,若是你還處於猶豫不決的狀態,我會建議「且戰且走」,你可以一邊保持海外留學的備案、但同時也一邊觀望,從某個時刻開始,你會感受到想要前往海外留學的心情會愈發強烈,這就會是你決定選擇改變的契機。
當然留學的生涯會有他的時效性,越晚達成,使用海外留學學歷的效益就越低,這點是你我都必須有的覺悟,我是在職場工作7年半、31歲時才踏上旅日的生涯,取得博士學位的時候是34歲,剛好是一個能夠利用「過去職歷」+「博士學位」在半導體業加持的年紀,個人覺得大概是進可攻、退可守,符合我職涯規劃的設定,因此才在30歲出頭踏上旅程。
海外留學與否的抉擇
海外留學的時間點
其實說真的,要在幾歲時開啟海外留學是沒有硬性規定的,雖然這種答案聽起來很奸詐,有回答和沒回答一樣,但海外留學的時間點真的就只取決於—你的人生規劃與目的,因為人生真的沒有標準答案。
個人的經歷是年過30才踏上海外的博士生涯,網路上也有諸多神人是在國內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即前往海外留學,沒有哪一種選擇是好的或不好的,就是端看申請者自己的認知,以及是否能夠承擔留學後續的生涯規劃。
有些人認為海外留學就只是為了Gap Year,想要出國充電,放鬆心情後再回到原崗位打拼,有些人則認為海外留學是為了尋找職涯的新方向,有些人則是因為自己專業的領域在海外有更多資源和機會,因此想到海外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不同的留學目標會決定你的留學策略,所以也會決定你出國留學的時間點。
為什麼我是年過30才決定出國
在前文也有提到,早在大學時期,我就有了海外留學的夢想,那時候基於的是一種對海外留學的「憧憬」,如果可以,我也希望碩士班畢業後就立刻出國,直接給自己一個與他人不同的人生資歷。但因為自己有兵役問題,而我這個人又極度厭惡花費一年的時間到服務單位去做著對職涯沒幫助的事,因此最終就選擇對職涯最小的「研發替代役」,到前公司去任職半導體的開發工作。
研發替代役因為是三年的職務,因此是可以完整參與到一個大型研發專案的,在參與專案的期間,因為有了成果,而獲得升遷機會,也讓我在工作的第四年開始有了「帶領團隊」與「撰寫專利」的機會,這一直是我人生中極度想挑戰的事情。
依照我過去的人生規劃,原本是打算在科學園區工作完三年,便踏上海外留學的旅程,然而因為這些職場可遇不可求的挑戰,讓我感受到毅然決然放棄這些機會到海外留學似乎不是一個太明智的決定,於是我決定先接受職涯的挑戰,將海外留學的計畫暫緩,於是當我決定拾起留學夢想時,時間就已久來到了30歲的年紀。
對於海外留學的考量
雖然前文說道,出國留學可以且戰且走,且任何時候都能夠執行,但對於要如何評估出國留學與否,個人還是認為可以提供系統性地思考法。根據系統化的做法,可以讓我們釐清自己想要留學是一種真實的情感,或者是一時衝動,我認為至少可以先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問題:
(1) 留學的目的是什麼?
每個人留學的目標與目的都不同,先釐清自己想在留學這段過程得到什麼,能幫助你決定留學在你人生當中的輕重緩急,在我的人生經歷當中,看過很多人是當初抱有留學夢,最終卻走上另一段人生旅程,也有是真的專注於留學,順利前往海外發展的,這都必須仰賴自己與自己自問自答後,才能釐清自己的價值觀。
(2) 是否有海外居住、在海外工作的打算?
海外留學之後的人生也會是考量的一大重點,這會牽涉到你去留學的時間點,留學的目標與重點。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在海外業界將你現有的專業領域發揚光大,那麼趁年輕出去會有更多好處。如果你是想將海外所學帶回國內發展,或許先有一段國內工作資歷再去能讓你進可攻退可守。又或者你只是想要在國內職場中間有一段休息的時光,那麼年紀上早去晚去其實也就沒有那麼重要。
(3) 是否能將海外留學的經歷活化
這個問題我想問的是,你在意過程或是結果,這會有助於釐清「海外留學之後的人生是否會讓你後悔」。有些人在海外留學的目標是希望有海外的學位,能夠幫助他在海外找尋新的工作、或是被認可的機會,這樣的想法很好,但同時也就代表著,海外留學勢必需要帶來加成的效果,否則他就會是一場失敗的人生策略。
但我認為海外留學還有另外一個更為抽象的效果,就是「看到你在國內所看不到的世界」,如果你認同這些抽象的資產,那麼會有助於你將這些過程活化成你能使用的東西,也會讓你覺得「海外留學的過程也是很珍貴的」,這有助於你將海外留學的當成是人生當中寶貴的經歷,而減少那些對於海外留學未知所造成的擔憂。
曾經有朋友跟我談論過,他很擔心即將要到美國讀博士班,讀了四年會不會也拿不到博士學位,這樣投資就太不值得了。我這時會回答他說「即使沒拿到博士學位,你也已經擁有在美國生活四年的經驗,這是很多人所沒有的」。
儘管這聽起來有點像是安慰,但,這概念就在於你有沒有想把海外的經驗活化,又或者只是看中它的效果,如本部落格分享的「日本求生指南」系列文就是個人想把旅日生活經驗活化的案例。
選擇留學之後會後悔嗎?老年後的人生想像
關於留學之後是否會後悔,我想這也是一個大哉問,我個人不負責任的推論是 — 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選擇海外留學都不會後悔 — 從長遠來看。
我會這麼說的原因是,海外留學實際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一定就如同我們所想的那麼天真爛漫,因為海外留學實際上就是一種「挑戰」,挑戰我們過去不熟悉的語言,挑戰我們跳脫既往的生活,既然是挑戰,那就絕對不會是舒服的,所以在執行留學的「當下」感受到後悔的人大有人在。
我在《我的職場壓力史》一文當中也曾經提過自己留學生活的種種壓力,我在海外留學的生活不是愉快的,甚至我可以用人生最痛苦的一個階段來形容 (個人感受),但你問我留學的選擇後悔了嗎?我好難跟你說後悔,原因是這些留學過程成為我人生的一部分,而我正在活化這樣的資產,在這邊文章裡訴說著這些故事。
所以,即使我感受到留學時的艱辛,我也不會說「我後悔去留學了」,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我真心覺得現在的自己是因為留學後的經歷而造就的。
而我在人生的想像中會是,某一天我們年老了,沒有體力只剩空想時,當我回顧我的人生時,我會怎麼評價他,我相信我會覺得「當初有前往日本留學真的是太好了」,以老年的自己回顧的心情來來看待自己人生時,你會想像自己會說「還好自己有去海外留學」或是「還好自己沒有去海外留學」,這就會成為我們是否抉擇留學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