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日期:2024.08.03~2024.08.04
推薦指數:★★★★
授課老師:姚詩豪 (Bryan) 老師
終於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職場大人學課程,在平日繁忙的工作之餘還是付出了兩天週末的假期,以及不算太便宜的學費,來上了這門職場人際關係的研習課。如果要說是為了什麼而來,大概就是想學習更多關於看懂局的技巧,嘗試看看如何在職場裡更能理解如何去運用優勢,創造事半功倍的效果。
過去在職場,個人覺得「人」一直是我最不習慣去觀察的東西,對我而言,職場就是一份工作,事永遠比人重要,該做什麼就好好完成它,對我而言,似乎把事情做好勝過把人搞定,而這樣的方針確實某一部分訓練了自己的專業度。然而我也發現,這種把事做好的「鞠躬盡瘁法」似乎也經常讓自己在無形中消耗過多不必要的能量,而這當中有個重要的點就是,我們沒有嘗試去「判斷」工作所需的品質與輕重,畢竟我們的時間與精力有限,而從職場的「人」下手,確實可以讓職場的成效加成。
而這門課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一個幫我們學會去看懂職場「局」的課程,在人生當中,我們會需要看懂家庭的局、戀愛關係的局、抑或是職場的局,而Bryan老師則說道「職場的局是其中最簡單的,而我有意地培養自己上班族的各類經驗,而後破解了職場的遊戲規則」。
Bryan老師透過很多的實例來解釋那些不懂職場遊戲規則所釀成的後果,也提供我們可以學習分析職場人際關係的工具,這兩天的課程除了好像沒有六日放假的錯覺外,其實是聽得非常開心,本文便將此課程的重點稍作濃縮,作為自己參加大人學第五場實體課程的紀錄。
職場成果的重點在於「方法+人際關係」
課程的一開始,Bryan老師開宗名義講了一句一直貫通整場的句子「不要用戰術上的努力去彌補戰略上的錯誤」,因此一進入職場,首要目的便是搞懂遊戲規則,這個概念就像是大學時期的考試一樣,那些課程考試其實最後都是有考古題的,搞定老師的考古題,就能在難如天書的課程上脫穎而出,什麼努力把整本教科書K完其實是一廂情願的做法。
而Bryan在累積了大大小小的職等經驗以後,他破解了職場上成功的一個重要公式:
成果 = (天賦+努力)^(方法+人際關係)
也就是說,天賦和努力固然會對職場工作的成果有幫助,但如果你不懂其中的方法和人際關係,這個工作成果就只能死幹活幹還不一定贏得了他人,相反的,即使你的天賦和努力不夠突出,只要妥善利用遊戲規則以及人脈經營的方式,職場之路甚至可以比努力或聰明但卻不懂方法的人走得更順遂。
而在進入職場大人學的環節,本課程主要在教我們的就是三個大方向 (1) 看懂局 (2) 選策略 (3) 積籌碼
看懂局主要在於在分析人際網路、搞懂局勢、以工具去了解遊戲規則,第一天的課程便著重在這個部分。 第二天課程重點則放在選策略與積籌碼,主要在於當我們看懂局之後,如何選擇可以順勢去行事的方法,這裡重要的地方就是我們選的策略與累積的籌碼都會成為職場上幫助我們的利器。
以下整理課程當中一些引人入勝的重點:
職場就是角色扮演
課程還沒開始前,課前作業就先讓我們寫了自己人生在職場最想取得的三樣東西,作為職場的標籤,這些東西不外乎是「可夠退休的薪水」「可活用的技能」「可以轉職的利器」這類非常實際的成果,而課程一開始,老師便要我們提醒自己,每個人來到職場,都只是為了自己的三個標籤,所以「不要做離標籤越來越遠的事」。例如你的標籤明明是想來公司賺錢,拿到錢,但卻總是在職場上跟老闆唱反調,考績被打差,分紅和加薪都沒你的份,這就是在做與自己的標籤相反的事。
而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職場人際就只是一個角色扮演,「沒有人來到這個職場就是為了電你、為了跟你唱反調、為了在會議上扯你後腿」,所有人來到職場,無非都只是為了自己的標籤。
所以抱著這個心情,用更多彈性來面對職場,用更寬鬆的心情去面對職場的人際關係,我們不是來職場拿尊嚴,不是來職場做自己,我們就是來職場完成我們的標籤,如此而已。
新時代的職場規則:互惠合作
在新的時代,職場規則也必須有所更改,過去的時代,工作以較容易是由我出發,「我想要」「我認為你應該需要」「我希望你」等話語經常會在職場當中出現,這是因為過去的時代是一個到處都充滿機會的時代,不重視策略也能獲得戰果的時代,因此那個時代便容易養成這種以孩童的思維在主導的職場文化。
然而在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我們重視心理的交流,對等的互惠,因此,必須塑造新的職場文化—用大人的思考模式,以換位代替本位,以求真代替天真,試著將「我的需求」轉換為「你的需求」,以此達到你我需求都可滿足,互惠雙贏的策略。
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對老闆提案時,先想想,我的提案對老闆有沒有幫助,而不是對我有沒有幫助,如此可增加提案的有效性,達成同時達成老闆需求、也完成了我的目標,這樣的雙贏局面。
於是課程便用三本柱:看懂局、選策略、積籌碼來作為我們職場當中可以升級自己腦袋作業系統的三個反射思考項目。
職場人際三本柱 (1):看懂局
看懂局不僅是本課程的關鍵,也是大人學專案管理課程當中一再強調的重點,所謂看懂局,即是看懂規則與限制,什麼時候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不能做,這項指示的背後到底牽涉到怎麼樣的人際路網。
工具一:同理心地圖
課程當中的第一個案例則是先讓我們思考同理心地圖,同理心地圖會有被分析對象的四個主要面向、以及對於這四個面向去歸納出分析對象的「痛點:他在擔心什麼」和「期待:他希望得到什麼」,去明白為什麼對方會說這樣的話。
例如說我們今天想向主管匯報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利用同理心地圖思考四個面向
● 他的想法與感受
● 他聽到了什麼
● 他看到了什麼
● 他說和做了什麼
從這四個面向去推導出兩個結論
● 他的痛點是什麼
● 他內心期待什麼
因為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時半刻我們可以瞬間知道的事,我們必須經年累月,平常就可以針對這些人際關係的小線索進行記錄,例如「老闆為什麼會罵人」,我可能會寫 ①知情不報 ②邏輯不通 ③怠慢客戶 ④沒有對產品掌握,就將這些資訊記錄起來,以便成為自己在思考時的線索。
工具二:人際網路圖
人際網路圖是課程中交給我們的另一項工具,主要是幫助我們去釐清自己所在的棋局中,是否有我們沒有考慮的環節。具體的作法是,假設如果今天A來委託我做一件事,那麽這個棋局當中,就絕對會有「我」與「A」,於是我們之間便可以畫一條線,其次我們可以考慮在這個棋局中還會有誰,可能會有「我」的主管、「A」的主管,我們部門當中與A比較熟悉的同事,或是其中的藏鏡人,我們可以專注於釐清這個人際網路圖當中有哪些立場,有沒有哪些我沒有考慮到的地方,以此來幫助自己去做出更合理的工作判斷。
判斷力的重要性
影響一個員工職場發展的三樣技能,分別是① 工作力 ②配合度 ③判斷力,而其中按照重要順序排序的話,大概是③>②>①,判斷力、配合度甚至會大於工作能力,什麼是判斷力,判斷力就是你能掌握職場規則的能力,你知道老闆心裡在想什麼,如何去判斷工程的重要與不重要,如何去看懂職場後面的局,避免觸碰步不必要的議題,這就是判斷力。就像是讀書考試,掌握老師出題的方向和考古題內容成效絕對會勝過努力用功讀書。
而老師也針對這三個能力進行排序,最優秀,被稱為「接班人」類型的人才絕對是三者具備,能了解老闆心裡所想,也能夠有能力地將老闆的交代事項完成,且不會跟老闆討價還價或是抱怨,這種人儼然就是老闆下一任的繼任者。而這當中排名最低的人,大家猜猜是誰,絕對不是三者都不具備的人,三者都不具備的人,就表示沒人會給他工作,他至少還有爽到!最慘的就是那些「有配合度、有工作力,但是沒有判斷力的人」,這種人被稱作「苦主」,負責執行一切苦牢,卻沒有功勞。
排名最低與排名最高,僅僅差別就在於「判斷力」所以在職場中,要把判斷力拉到第一優先培養,平時養成觀察、紀錄主管,周遭同事的行事風格以及背後的局勢,可善用工具一和工具二的兩項方法。
工具三:TOC衝突圖
在職場當中,我們必然會和同事、主管、利害關係人在工作議題上發生衝突,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分析衝突的工具。
課程在中期有提到一個被稱作「TOC衝突圖」的概念,即是當我們遇到衝突時,試想這兩個衝突背後的目標,很多時候多數的衝突背後其實都有相同的目的,於是我們通常可以由共同目標出發,試著跳脫組織框架,去化解多數的衝突。TOC衝突圖在網路上有非常多的素材,這裡就暫時先不多做著墨了。
工作的四種屬性
在職場中,Bryan老師將工作分類成四種類型,而學會辨別所獲得的工作屬性,有助於決定自己該用何種策略來因應,這四種工作類型分別是 ①形象工作 ②核心工作 ③日常工作 ④緩衝工作。
當我們在考慮職場維度躍升時,就得考慮要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在高回報的形象工作與核心工作,在這上面拿到大於100分的成績,相較之下,那些吃力不討好的緩衝工作,或維持組織機能的日常工作則盡可能保持60分及格,以此去換取職場上躍升的機會。將每日的精力百分之八十放在高回報的兩項工作上。
而我們在上文提到的判斷力,其中一個部分就是將工作進行分類的能力,當一個工作被發配下來,先不要急著做它,試著先去判斷這份工作在組織當中是屬於哪個分類,決定自己該做怎麼樣的分配,我們在選策略的篇章會提到,平日工作的安排會左右你在職場的命運,當我們身上越多核心工作與形象工作時,我們離職場維度躍升就不遠了。
至於在課堂上,老師有羅列了不少緩衝工作獨有的特性,例如「主管低聲下氣找你幫忙」「突然從天而降的好事」「前一手交代不清」等等這類跡象的工作,都值得我們警覺,對於緩衝工作,我們盡可能敬而遠之,或是在實作上盡可能保持警覺,隨時準備好保護自己的策略,否則最終可能不僅是丟了飯碗,連承擔法律責任都有可能。
職場人際三本柱 (2):選策略
課程的第二天開始帶入選策略的部分,這裡比較多的經驗談,比較不著重在分析工具的介紹,不過課堂中老師會提供各式各樣的案例,讓我們不斷利用上述的分析方法。
遇到壞工作怎麼辦/如何爭取好工作
在前面我們講到工作的四種屬性,而四種屬性當中的④緩衝工作,是屬於壞工作的一環,其中包含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做了也無法展現價值的工作,或是說穿了,部門的雜事。通常在新人時期,我們對於工作事物還不上手,因此只得先接下部門內的工作以提升自己的產出。但是隨著手上開始能夠掌握一些微量的「核心業務」時,就是我們該展現職場策略的時候。
課堂上的方法是,增加核心工作(好工作)在整體工作量的配比,把核心工作做到好,而雜事(壞工作)就只保持及格。老師舉了兩個人的例子,假設有A, B二人同時入社,A在工作上將形象/核心工作做到120分,而將日常/緩衝工作以60分交差,而B相較之下非常平均,形象/核心/日常/緩衝接花費同等心力,每個做到80分 (緩衝工作做到80分成果還是0分),想想這兩者究竟何者升遷的速度快?答案不用思考,絕對會是A。
從A的職涯發展看來,我們會發現A把重心放在核心和形象工作,則容易獲得主管的賞識,當他漸漸重眾新人當中露臉之後,他的核心/形象任務會增加,而日常與緩衝工作會減少 (撥給其他形象/核心做起來沒那麼好的同事),最終A會獲得滿手的形象與核心工作,然候推升他的職場重要性,這就是一種正循環,久而久之,接班人的職位就離他不遠了。
這點其實我格外有感觸,也是我一般在職場時會特別提醒後輩的話,我通常會在進入職場的初期一手包辦日常與緩衝工作,同時我會盡可能的去抓住那些能夠產生表現,產生credit的核心工作。剛開始確實很累,要做雜事又得專注正事,然而只要時間拉長,就可以在短時間讓上面的人發現你和他人的不同,而後糾纏你的雜事也會逐步減輕,你會漸漸成為核心任務的焦點人物。
有人可能會覺得「成為核心任務的焦點」很累,真的值得做嗎?那我就會問另外一個問題,那滿手的日常與緩衝工作,真的會更值得嗎?就職涯的觀點看來,滿手核心工作才是你在這個職場存在的意義,所以維度的跳升對我認為他是一個健康的工作人必要的策略。
我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在幫主管執行部門的核心任務,剛好部門有一個必須幫某位大人物盤點的大範圍雜事,必須將這些雜事分散給部門的同仁一起分擔。而當時主管一手要求全部門協助,一手邊告訴負責人不要把我放進去支援這個雜事,盤點的好老闆也不會高興、盤點的不好老闆還會生氣,這就是明顯的緩衝工作,而我在這件事情上獲得了免死金牌,當你做到這樣,就知道主管需要你,你已經獲得了他的信任,而我也可以利用大家在忙緩衝工作的時候盡可能衝刺核心工作,那麼與大家的差異又會再度提高。(還記得剛剛說的正循環嗎?這就是正循環)
如何爭取同事的協助
我們在職場工作時勢必會有需要他人協助的時候,課程的指導是可以善用一些穩定的句型來請求幫助,如剛開始設定「引人注目且積極」的開場:「如,你好,我是OO,想耽誤你七分鐘的時間」 (嗯?什麼東西需要七分鐘,引起他人的好奇心)。並且適時帶入讚美,稱讚他過去的經歷因而非他不可,然候軟中帶硬的描述我們想請求的事項。
我會說委託他人一直以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會覺得這就是一種藝術,因此要經常把姿態放軟,但同時適時將對方的上司/自己的上司都納入委託當中以提升委託的成功率,當然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 —— 日常也要盡可能去完成他人的委託,以此去增加與他人的互動,將委託關係打造成共事情感,這點是屬於「積籌碼」的範疇。
如何適當的回應客戶要求
談到客戶,這對有產品經驗的我們感受特別深刻,客戶詢問的雜事五花八門,如何能夠釐清客戶訴求,並且也站穩公司的立場,一直是非常吃經驗的一份差事。前面有提過,客戶想要的東西即是:安全感+穩定感+確認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因此我們在過程中需一再返回到這個核心思想,也可以反問客戶為何會有這樣的需求,以達到最終雙贏的目的。
在課程講解中,具體與客戶應對的方式包含,重複確認客戶需求 、了解客戶訴求背後的動機、對客戶需求復述並表達認同、確認需求與目標間的關係、提供更多決策諮詢 (需要多少成本、額外花費多少時間、影響多少效能)、並且給對方選擇題和方案,讓客戶自行選擇。
如何面對職場派系
職場派系也是上班族常見的課題,關於該不該選邊站,如何選邊站,一直以來都是在職場生存中重要的一環,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會想說,我只是來上班,有必要加入職場派系的紛爭嗎?大部分的狀況其實我們都不要參加,但是要想辦法看懂鬥爭的棋局,在適時選擇是否加入,依據課程的分類,職場派系會有四種類別—
① 小圈圈:這種八卦型同事間聚集起來的小圈圈是最不推薦加入的類型,但在課程當中給予的忠告是 — 不加入,但保持友善,藉此避免漏皆隱藏在職場的重要訊息,若是負面情緒小圈圈則完全不要加入,對職涯(你的便利貼)有害而無益。
② 部門派系:若是部門派系間的鬥爭,課程給予的方式是支持自己的上司,但對於他部門抱持體諒,凡事以就事論事、公司利益為優先。
③ 陣營派系:陣營派系指的是公司內部存在的類似「董事長派」「總經理派」這種常見的組合,對於這種大規模的派系,在職場一般很難看出來,而保全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中立,然而積極搜集各式的情資,並觀察自己和同事在這當中的傾向,接著避免攪和進入選邊站的行列,平日多累積工作與專業籌碼,增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④ 階層派系:階層派系是指經營層與勞工層對立的派系,這裡要注意一件事情:在職場上,抗爭中勝利的永遠都會不會是勞工層,所以若是你遇到不好的公司,比起加入勞工層去對抗管理層,不如直接跳槽去其他公司對你的職涯會更有幫助。因為當你選擇站在經營層的對立面而贏了鬥爭,但在業內你就是一個黑到發亮的人物,除非你想要從此走上鬥爭賺流量的道路(如政治人物),否則為了你的職涯發展,絕對不要加入勞工陣營去和資方對抗。
如何帶領年輕員工
近年來所謂的z世代漸漸成為職場就業的新進人力,在與新人溝通時,也要與時俱進,去了解z世代的成長背景,並且給予適當的帶領方式,如適時給予讚美,將上司的嚴格轉成新人能理解的語言,也可以用到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的「同理心地圖」與「TOC衝突圖」的分析手法。
職場人際三本柱 (3):積籌碼
積籌碼的篇章課程中其實一一融入在各個章節當中,必須要說的是,前面了解看懂局與選策略,而這些如果沒有加上日常培養的人脈籌碼,是無法在職場上順利前進的,除了前面我們聊到「應對老闆」「應對平行同事」「應對客戶」,課程中Bryan老師還教了我們一個很有用的方式,就是建立一個「人際關係經營計畫表」。
人際關係經營計畫表
這個表主要是類似一個Excel的形式,我們可以將所有我們接觸過的人列在表上成為縱軸,橫軸可以是一年的月份,然候將每個月份必須對哪些人做哪些事紀錄在表上,如「老闆生日」「某員工生日」等等一一標記起來,或是日常生活中若有閒聊到,也可以記錄,作為「你有記得他說的話」的談資,例如「OOO:三月要待產」「XXX:五月有家族聚會需請假」,屆時給予他一些生活上的援助等等。
我覺得這個表算是我們聽君婷老師的課程《目標管理與團隊績效》當中講到「管理日誌」的普通版本,即使不是管理下屬的主管,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去累積和上司、以及平行同事之間的信任,畢竟在職場,敵人越少可以讓我們工作越順利,職場的路途也會變得更加順利。
後記
以上就是我對《職場大人學》這門課程的整理,很難說我上完課程後就會完全了解職場,制霸職場,因為通常我們在工作上的行為還是會仰賴過去的慣性,想想當你被老闆追著跑的時候,誰會想花時間去畫同理心地圖、或是人際網路圖呢?
但這種武器就是能學起來便多多益善,只要多學會一種,就會多一種能試著尋找自己在職場人脈的癥結點的方法,藉此以優化職場的作業流程。我在這堂課程當中感受到的,大概還是對於職場的實驗性,其實過往我看待工作的關係都還是處於很孩子氣的,經常會感覺到排斥,覺得職場就是一種跟我吃不完兜著走的關係,在職場上,一切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即使工作內容有趣,我卻也很難在當中感受到舒心自在。然而這堂課就是在告訴我,職場就是一個實驗場,好好的把自己放進去,設計一些職場實驗,看看會不會有什麼變化產生,這樣想想突然就會覺得職場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無趣了,一切都是實驗,觀察職場的實驗相當有趣,不如我們就積極的試試看。
這個概念讓我想到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推崇「禪坐」的修行教育,而因為一般學生對於禪坐總覺得就是很無聊的乾等,而聖嚴法師就曾說到「我們可以在禪坐的過程發現,每一次的呼吸長短、深淺都不同,而這些觀察都會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樂趣,所以既然觀察呼吸如此有趣,那我們又怎麼會害怕禪坐呢?」
而這次職場大人學的課程就給我這樣的感覺,「職場雖然看起來很無趣,很令人排斥,但身為一個成熟大人,把職場當成是職涯的實驗場,想像觀察這些職場實驗,這樣工作也就不是那麼讓人害怕的地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