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因為前往海外就象徵著離開既往滯悶的生活,前往一塊屬於自己的新大陸。同時似乎也承諾著與他人不同視野,不同方向的未來,這為總是對於追隨「線性思維」感到厭煩的我們,開了一條可以循著軌道卻能夠充分自我挑戰的道路。
身為一個留學日本、旅居日本的人,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你想要去日本念研究所?為什麼想去日本而不是美國。其實我腦裡並沒有思考那麼多,就只是單純「在日本有我想得到的東西,所以我來到日本」,就這麼簡單。不過說真的,在我還是大學生時,我第一志願想要留學的國家是英國,因為她曾經是世界最偉大的國家,科學與民主的起源,然而,最終我卻選擇了日本,在我思考留學的日子裡,似乎也曾經有那個被啟發的時刻,這是促成我開始考慮日本留學的起點。
我曾經在報章雜誌看到,在2015年以前,台灣人留學英語系國家的比例高達70%,這促使我開始思考的起點,台灣在留學生當中有多數的比例是選擇英語系國家,這使得我們國家社會的思維理所當然地向美國轉向,再加之以英國美國年年攀升的高檔學費,海外留學幾乎就只能是有錢人的夢想。然而,我開始思考,在英語系國家以外,或許我們可以多增加一些不一樣的想法,擁有不同國家教育背景的人,這是我開始選擇非英語系國家留學的起點。
在非英語系國家當中,我優先考慮了日本與德國,在大學期間,我先後學習了日語與德語,在經過兩國的研究與比較後,我選了折衷方案:日本,作為我留學的起點。
在這裡我想條列一些針對為什麼我為什麼要來日本留學、以及體驗過後感覺到日本唸研究所的一些的一些魅力和優缺點,當然以下純屬個人心得,每個人的觀感不同,如果覺得有些項目跟自己認知的不一樣,那就看看就好吧 (笑),或者也可以鼓勵旅日族也一起來分享自己觀點。
為什麼我想要來日本留學
日本是亞洲唯一能本土培育諾貝爾奬得主的國家
因為我學習的是理科,對於各國的諾貝爾奬得主一直都有關注,而日是亞洲第一個,也是唯一可以在亞洲本土培育諾貝爾奬的國家。從二戰以前,湯川秀樹在大阪/京都做研究的期間,便發現了量子力學的重要組成,讓他在1945年拿下諾貝爾物理獎,其後的朝永振一郎、福井謙一,都是日本培育出來的本土學者。反觀亞洲各國包含台灣,諾貝爾奬學著通常都具有美國經歷,或者是在美國研究期間才獲得了諾貝爾奬。這讓我開始想感受日本這個科學大國究竟是如何建構起這個前緣的科學教育。
日本生活的可預測性高
日本是大國中治安堪稱良好的國家,再搭以相較於歐美的行政效率,出門交通也相當便利,超市與各式商店應有盡有,在日本生活的可預測性極高,比較不會有意想不到,不符預期的狀況,這對海外留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想感受日本美的文化
就算我們都知道日本已經不再是經濟大國,然而當我們到訪日本,總會感覺到日本那種細緻的美感,整齊的美感,有品味的美感。而這種美感是在機能主義的台灣感受不到的。我一直覺得日本人的美感是深植人心的,這讓我開始想到日本生活,去感受那些內化在這個國度各個角落的美。
日本留學的優點
學費相較歐美物美價廉
相較於動輒上百萬台幣的英美研究所課程,日本的學費是很低廉的,每年的國立大學學費在50-60萬日圓、而私立大學則在80-100日圓左右,在歐美求學一年,其費用大概可以堪比在日本留學三年。然而以CP值來看,日本的教育品質不差,所受到的訓練也不輸歐美,絕對是物美價廉的好選擇。
頂大錄取容易
對於那些想要錄取世界百大,甚至錄取世界30大名校的學生來說,日本留學絕對是極佳的選擇,在美國,你想瞄準那些長春藤名校,除非你是努力用功到死、或是極度聰明的書卷獎大哥大姐,否則通常很難跟那些來自全世界的頂尖好手競爭。然而日本的東京大學(世界排名1x)和就讀大學(世界排名3x)就完全不用,你只要相對不算太差,就能夠獲得這兩所大學的入學許可,甚至順利畢業。
相較於申請美國博士班,日本博士班生源其實一直都不太夠,而頂大的教授們也都會希望自己能有博士生來幫他們做學術工作,因此通常只要能力不要差得太誇張,要申請錄取頂大博士班不太困難,我的下下屆有個韓國學弟要來,據我們教授說他日文和英文都不太好,不太好溝通,但儘管如此,老師還是收他了,以我觀察我們研究室近年來的狀況,雖然這是一間經常在Nature期刊間遊走的研究室,但依然有學生來源不足的問題,因此只要想入學通常都不太會被刁難。
博士班三年畢業是常態
日本博士班的一大特色就是三年,以一個完整的博班訓練其實教授會希望你是「碩士兩年+博士三年」的五年一貫,但一般而言,讓博士班學生在三年畢業是普遍的狀況。 (不過還是會有比較機車的教授,因此做功課很重要,怎麼做功課?可以參考研究室官網是否有OB的畢業資訊,或直接寫信去問研究室的同學)
論文相對好發
日本的國際學術地位在世界上算是優秀的,這某種程度也會提高投稿期刊的錄取率,如果指導教授算是大咖,該研究室投稿的論文通常比較不會受到嚴厲的刁難。除此之外,日本也有很多披著SCI外皮的本土期刊,因為日本同領域的教員基本上都互相認識,投稿那些期刊被接受的機率不敢說100%但應該也接近,當然因為投稿到期刊相對錄取容易,論文品質的把關就幾乎都掌握在教授手上,自己跟教授在PK論文的時候每篇都會修改個數十次。
博班畢業進入學界與業界都相對台灣容易
日本的助理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稱作助教) 基本上是一個稍微高級的博士後研究員,是一個約聘職缺且只要教授願意開缺就有機會,像我們一個研究室就聘了三個助教,因此博班畢業後進入日本學界相對比較沒那麼困難 (升遷的話就看造化)。除此之外,日本也有專門提供博士後薪資的JSPS, 以及各類私人單位研究所,學術單位的職缺多。
此外,日本大手企業也有聘用博士班畢業生的習慣,加上日本大手企業的領域比起台灣算是完整 (台灣集中在半導體、電子產業),從我們實驗室畢業的博士班學長姊也都任職於Panasonic、美光、島津、鎧俠、羅姆等大手企業,比較沒有感受到就職困難的狀況。
可以加速取得日本永居的資格
日本近年來透過高度專門職的點數制可以在持有80點點數滿一年後轉申請日本永久居留權 (日本綠卡),如果有心想要永久居住日本.念頂大博士班可以直接在分數上加40分,念頂大碩士是加30分,都很容易達到永居80點的門檻,如果再加上日文能力、論文發表等,拿到永居的速度會很快。
日本留學的缺點
感受到各種日本人的現實面
來日本的研究生活,如果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必須要和日本人交流的話,總免不了需要與日本人建立合作或利害關係,這時你會發現,日本學生似乎有別於你所認知的日本人,認真且勤奮,相反地,他們跟一般人一樣,有遲到早退,有應付推託等各種行徑,但這其實就跟台灣差不多而已,只是他們說的是日文。另外,日本人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很喜歡揪團喝酒,喝完酒之後的瘋狂程度也不遑多讓,甚至比我在台灣看到的還要混亂,總之不久之後,你就會收起那些對日本友善的粉紅泡泡,開始把日本人當成一個很普通、很日常的存在。
至於日本人能不能交心,我認為這要看人,我自己的感受是,通常年紀大的人比較願意交心,大部分的日本人還是都處於一種表面禮尚往來的態度,但如果你想跟他深交,不妨就是跟他喝個酒吧!
各式的繁文縟節
日本各類申請的繁文縟節可以說是繁雜到你會認為他就是為了讓你放棄才設計的,例如今天你想申請個「學費減免」「簽證申請」,你就必須透過他各種文件的說明抽絲剝繭,去發現原來他的流程要這樣走,而很多流程他們會設計的非常不直觀,你可以想見這個程序大國他是如何用繁文縟節想辦法逼瘋你,一個小環節有出錯,就可能導致你申請的文書又被退了回來。
然後日本書面也是各種上下敬語階層,跟主管、教授、前輩的對話,或是對公家機關的書面語都考驗你的語言邏輯。
團體主義
日本人從小就是一個團體主義的國家,那些不從事團體規範、團體活動的人,會在身心蒙受到「監視社會」的洗禮。日本人不會告訴你要怎麼做,但是會「期待」你怎麼做,這讓我開始理解日本為什麼有這麼多用來拒絕人專用的委婉句型,主要是這種監視社會帶來的壓力太過龐大,導致明顯地拒絕被視為是一種罪行。
日本的研究室有超多活動,活動可以多到你會覺得「是在搞我?不能讓我好好做研究嗎」的感覺。例如年度的研究室旅遊、或是滑雪行程、各式各樣的烤肉和酒會,這對喜歡交流的人來說或許會如魚得水,不過我算是一個很容易因為人事而耗體力的人,這讓我在剛來日本的時候非常吃不消。
總結
這篇文章主要是我針對來日本留學,念研究所之後所感受到的一些想法,不代表要去推薦,或是阻止大家對於日本留學的行動,但身為一個旅日生活者,多少我還是會抱著一種「推薦」的心理,就好像是在安慰自己「你沒做錯選擇」這樣 (笑)。但我必須要說,旅日一直是我人生很想做,也覺得不做會後悔的決定,即使來日本留學,我遇到了相當多的困難,甚至到日本就職,也有點感到力不從心,但我還是覺得,能夠放膽來到日本真的是太好了,畢竟,人生就只有一次,有時候沒闖過就真的什麼也不知道啊!
所以,有想做的,想體驗的,有餘裕的話真的是推薦放膽行動一下吧。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