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 003 S012 人生難題的系統思考法 心得 (實體課程)

自我成長

上課日期:2024.04.13
講師:Joe (張國洋 老師)

說在前頭

想說趁著回台的時間多把重點課程給收入口袋,睽違了兩個月又踏上大人學的教室,這一回選擇參加了也是大人學重點講座之一的S012 : 人生難題的系統思考法。只能說,上大人學的課程真的就是一種享受,一種能夠打從心裡認同的享受,一種能夠發自內心想立刻將所學都實踐的享受。說到底,其實個人最想上的還是A101的職場大人學課程,不過礙於該課程的時數實在是太可觀,為了保存平日上班的體力,還是先從身心負擔得起的課程開始。

而這堂課是我第一次上Joe的課,第一次看到Joe本人,比我想像的更年輕更挺拔 (笑),而課程中說話步調我覺得比起Podcast又更有專業感。個人感覺 Joe在《大人的small talk》podcast中多是談論職涯、戀愛、人生困境的相關議題,Bryan則偏向成長、理性思考、管理等等,這門人生困境的思考法感受上就是Joe的專業,用系統的方式幫我們整理了一套可以用在對付人生困局的錦囊妙方。

這門講座是下午場,表定3.5小時但幾乎到4小時才完全講完,之後還有大約10多分鐘的QA,算是讓想多聽講師提供意見的我們感到值回票價。

這門課與上回Bryan的專案管理不同,內容是Joe人生經歷的分享,以及他對於各種困境的體悟,就是聽一場精彩故事的感覺。而這裡頭的內容,終極目標就是:解決人生困局。人生的困局被解決後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課程裡沒有明說,但我歸納起來,覺得那是一種「會讓人感到幸福,並且人生充滿平靜與餘裕」的狀態。

當然這種狀態不可能一直持續,我們生活中仍然會有困局,解決困局的過程也不全然會是愉快的,但我們可以想像程度是,當我們越熟悉解決人生困局,我們生命周遭的好環境、好人、好事、好資源都會逐步增加,讓結果越來越順,在困局停留的時間越來越少,這大概就是我們學習並練習解決困局的意義。

這門課的重點來自Joe所歸納的36個關鍵字,當我們遇到人生困局,試著思考這些關鍵字,想到老師對於我們的提點,試著去摸索一套解決人生困境的方法,我想,這堂講座的意義就在此。

困局是常態,人生一進場就得搞懂遊戲規則,避免用光自己的餘裕

在課程筆記分享前,我先用課程中的一句話起頭:
「困局是常態,人生一進場就得搞懂遊戲規則,避免用光自己的餘裕」

我又想到在「用經營公司的方法經營你的人生」這門課所提到的:經營教我們待在一個勝率最大的地方。

我經常想著,也許我做得不好,是因為我不努力,我只要努力了,或許就夠讓事情有轉圜的餘地。但人生其實不是這樣,人生實際上不是在同一個位置上盲目的努力,而是學會觀察,學會去搞懂要產生籌碼的入場券該如何拿到,如果我們能夠先搞懂人生的遊戲規則、職場的遊戲規則、社會的遊戲規則,利用遊戲規則來借力使力,那麼我們就能夠掌握資源,漸漸地獲得提高自己面對困局的能力。

為什麼?因為當你按照遊戲規則,獲得規則內的資源後,你會獲得「餘裕」,而這些餘裕就是遠離人生困局的保證。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你要如此在工作上汲汲營營,甚至不惜以加班來換表現,我的回答通常是,你必須要先進行某一程度的犧牲,試圖產生「業績」(工作上或是人脈上),讓老闆覺得你有價值,他才會把更多資源給你,讓你在工作上更容易行動,或者對你在工作上的那些小細節更寬容一些,而這些就是餘裕,最終會讓你在職場越來越順暢,也會漸漸減少你加班的幅度。

所以你可以看到那些很優秀,很有老闆緣的人,他們過去必然都經過一番職場規則的歷練,拿到了工作籌碼的入場券,他們在該出頭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演」出老闆需要的樣子,用盡手中自己爭取來的資源把事情完成,也因此,老闆當然也就少罵他們,少盯他們,他們也就多了很多自由,就算遲到早退也會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獲得了更多工作上的餘裕。

這就是餘裕的概念。先找到優勢,產生Performance,才能創造人生的餘裕。
接著進入課程的筆記。

課程筆記

人生很少有標準答案

故事從Joe的小學開始說起,小五開始的轉學生活讓他在新環境吃足了苦頭,而這個苦頭讓他從國小開始就有嚴重的Blue Sunday,而他在當中體悟到,這一切都是遊戲規則的問題,到達新環境的他成天因為成績好的同學對他的欺負讓他無心念書,因為沒有拿到好成績,沒有得到老師的青睞,即使他被班長欺負老師也不當一回事,這也就讓他小學最後兩年過得無比痛苦。甚至他去向老師報告他被班長欺負時,老師只是回應:

「班長成績好,所以我比較相信班長的話」

同學欺負他-他無心念書-老師不喜歡他-老師縱容同學欺負他,儼然成為一個惡性循環,而這個惡性循環,就指示著他的「餘裕」漸漸被耗盡了。

而他從中體悟到的概念就是,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掌握遊戲規則,先想辦法熬出頭掌握資源,則可以開啟人生的正向循環。而這一時期的三個關鍵字「解」「找」「困」。

JOE老師
JOE老師

「解」代表人生不是學校考試,很少會有標準解答。
「找」有些問題也許會有標準答案,這時候就找答案,如不交作業會被老師罵,那就交作業吧。
「困」但人生有很多狀況都是困局,就是你無論如何都沒辦法理出標準答案的。

補充小姐
補充小姐

如果想要避開麻煩,就要把遊戲玩好

人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第二段故事來到Joe的中學時期,因為成績不好無法直升,反而開啟了他嶄新的人生,有了小學五六年級的教訓,讓他一開始就理解如何在新的環境裡掌握先機:成績。於是他成了班上名列前茅的學生。這樣時期讓他感到震驚的是,當他欺負其他功課不好的同學,被同學打小報告後,老師竟然沒有罵他,反而說了一句就如同他小學時曾經被當頭棒喝過的話。

「Joe的成績好,老師比較相信Joe說的話」

這讓Joe開始發現,當他掌握了資源後,他開始變成了一個過去他自己相當討厭的人,於是這讓他有了一個體悟:

JOE老師
JOE老師

人要盡可能保持良「善」

這個良善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一種盡可能不要與人交惡的心態。
而這段時期,因為他成績變好了,得到更多人喜愛,開始知道如何去增加自己的夥伴,同時減少與他人交惡,於是便有了下面四個關鍵字。

JOE老師
JOE老師

當遇到困局時先從「人」下手,「人」的力量會決定事情的方向
透過與他人合作可以獲得「利」

盡可能減少與他人交惡可避免「害」
透過與他人建立「情」感的累積,產生不會被他人丟下的羈絆

對喜歡你的人用「情」,對不喜歡你的人思考「害」,對中立的人用「利」

補充小姐
補充小姐

很多問題並不是只有一種解決方案,而我們會陷入僵局往往是因為只習慣自己

故事來到Joe的高中,他因為母親的關係,被送到加拿大求學,那是一個充滿匱乏感的時期,那一時期,與各大有錢的香港人生活在同一環境,他認知到所謂「幸福感」是「與周圍比較的差異」,在大學修習土木期間,因為課業繁重,加上通勤時間冗長,讓他在生活與學業中疲於奔命,在一次的學期成績單中他發現到自己的成績不行,於是她決定持續努力,加倍努力,廢寢忘食般的努力,沒想到最終換來的卻是更加的成績退步,這段環節讓他體悟到:

JOE老師
JOE老師

知道要去哪裡,不代表到的了
(做不到終究是沒有用的)

隨後,他開始改變作風,分析各科成績當中最容易拿分的項目,在班上透過借用同學的作業與其他同學利益交換,創造了一個利我也利他的小團體,也從中認知到那些有才能的人(成績好的人),可以利用像他(Joe)這樣的來發展關係。

在困局當中,我們優先可以做的,就是選擇對「人」下手,找人幫忙,利用利益交換尋找戰友,很多困局幾乎都能迎刃而解。而因為我們從小教育的思維,就是一種面對考試單打獨鬥的狀況,因此這種建立戰友的行為我們是很陌生的。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於想找人幫忙,不知怎麼地就是多了一種抵抗感,這種感覺或許來自於早年童年的經歷,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總覺得找他人幫忙就是在給人添麻煩,關於猶豫該不該找人幫忙而蒙受壓力,我非常有經驗,我記得我的博士班教授曾經告訴我「你一個人想不出來?那就找別人討論,我也常常因為研究想不出來而苦惱,但這時候我就會找人談談」,實際上,人本身就是靠著相互添麻煩才有辦法存活下來的生物,所以遇到困局,第一件解方,先去環顧周邊有無可幫忙的夥伴,沒有的話,就如同Joe一樣,想辦法先創造一波人脈的正循環,或是就硬著頭皮,先拜託他人再說,在我看來,人其實大多都是喜歡互相幫助的,所以有時候你硬著頭皮拜託他人,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看懂局,順勢與造勢

出社會的Joe.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在,過著看工程圖,領薪水,朝九晚五的日子,但總的來說,就是覺得哪裡不對勁,這個不對勁來自於他在求學期間,就知道自己不是特別擅長做土木工程師,他開始觀察自己的主管,發現到自己跟主管間有著能力的差距,薪水的差距,開始思考自己該花多少年才能追上主管,但想到這裡,他又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人生的幸福感跟主管人生的幸福感到底差多少?」他發現到,主管在土木工程業界經驗豐富,薪資也較高,但總是覺得主管並沒有想像中的幸福。

也就是說,我努力朝著土木工程師主管的位階前進,這到底對我的人生是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而Joe最終選擇的是離開土木工程業界,然後花了一段時間開始在家思考,我適合什麼?有什麼是我可以做,而且有辦法做出成績的?最終他在大學的成績單中找到端倪,他想要嘗試工程管理。這對他而言是一個新的方向,然而,當他有了方向,他便有了思考人生的能力。

李斯:
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
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

他在當中感受到了「人固擇地」的道理,我想成長,就要去能讓我成長的地方。在這裡,我們可以經常思考,我的選擇對嗎?我的選擇是適合我的地方嗎?

於是便帶到大人學最常教大家的東西「看懂局」,我們要練習去看周遭的趨勢,環境的趨勢,人的趨勢,去判斷是否合乎我想朝向的方向,因為朝著錯誤的方向,即使加倍努力,最終就只能得到錯誤的結果,因此,觀察「勢」,勢在哪裡,勢如何變,決定我去哪裡。

JOE老師
JOE老師

選擇的起點,在於看懂「勢」(也就是老師常說得看懂局)
如果是「順」勢,那就順著自然發展
如果是「逆」勢,就拿出對抗趨勢該有的準備
當然也可以等「待」勢的變化,再決定自己的方向
也或者當勢不站在己方時,也可以透過方法「造」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勢

補充小姐
補充小姐

力量有限, 所以我們要學會選擇戰場
這時代. 好很難預估會好多久, 但壞就可能一直壞下去
(所以無論如何, 做好準備)

我想轉換跑道?什麼時候才是時機

接著來到了自我評估的階段,Joe因為工作需求,接了管理高鐵工程的專案,因緣際會回到台灣,在工程團隊即將轉到他國之際,Joe靠著工程管理的專業,加入了當時正需要懂工程人才的軟體公司,留在台灣成為了工程軟體服務+導入企業的講師,這裡帶出了Joe對於自己人生轉職評估的心法。

當你因為對於現有的工作感到拘束滯悶,或感覺到自己卡關,想嘗試轉職,或是斜槓,首要的任務就是先確保你有「夠強的核心技能」。你要先浮出水面,讓大家記得你的價值,有價值的人才能爭取更多的資源。這核心技能在Joe是這樣說的:

JOE老師
JOE老師

真解痛,你真強,真門檻
找到唯一,做到第一

如此找到自己的「立足優勢」,一隻腳踩在優勢上,另一隻腳跨出舒適圈。
就如同Joe他一隻腳站在工程管理的專業,另一隻腳跨進了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工程軟體領域,但這一跨,就讓他產生了新的價值。

我想到我自己的人生也有點類似這樣的概念,先握著一個強項,再跨出去另一個,在出社會這十幾年,我發現自己跨出了好幾次的舒適圈,我必須承認跨出舒適圈一定不舒服,但有他的價值,這個價值我很難說是什麼,或許就是一種發現自己各種樣貌的滿足感。最初的我是一名半導體製程開發工程師,隨後進了日本學術界,後來又轉行為日本的半導體製程開發工程師,現在則跳進了日本半導體產品工程師的領域,每個轉換我都是踩著過去的一些成果和一些自信,然後跨進一個我有70%未知的領域,直到我熟練後又進入了另一個。

我認為這種以一隻腳跨出舒適圈的方法是有好處的,因為他可以讓你保持某個程度的優勢,避免在轉換跑道時直接全軍覆沒,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持續地知識更新與挑戰,擴大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但我也是在聽了大人學的課程之後,慢慢比較知道如何去評估自己選擇的方向,畢竟

補充小姐
補充小姐

人的力氣有限,所以要會選戰場

於是在這段過程,帶出了我們如何去評估自我的關鍵字:

JOE老師
JOE老師

要自「我」的探索與分析
把自己的弱點「補」足,不用把他變成優點,但要能夠不讓他對自己有害
把擅「長」的事做到最強
優勢只在人「少」的地方 (所以老師通常會推薦 核心技能+輔助技能 的職涯組合)
你的方向要是一個夠「大」的需求 (例如你現在還想朝紙本書產業邁進?先醒醒吧!)
我要有「獨」特的切入點
嘗試「降」級挑戰 (增加自己浮出水面的機會)

當人生進入你理想的正軌之後

最後一段故事是關於Joe創業以後,因為軟體公司決定終止原本代理的工程軟體,於是Joe等人為了服務就有客戶,跳出去成為了一家軟體服務公司,在成為創業者之後,大家總是想著,要趕緊做出一番成績,但Joe提醒這是危險的,當我們找到方向後,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想辦法活下去」。

於是帶出了當人生進入軌道後,你該如何去衡量,並且維持自己的現狀:

JOE老師
JOE老師

保「存」會是第一要務
在有餘裕的人生中持續默默累「積」籌碼
你的資「歷」,你的資「金」
與人的牽「絆」,讓周圍的人相「信」你

最終還有四個關鍵字,加上前面的「善」,是五個隨時堅持的關鍵字,這很類似讓我們人生更順利的簡單法則:

JOE老師
JOE老師

永遠擁有良「善」
凡是想「遠」一點,10年後的自己,20年後的自己會如何看待現在
隨時思「慮」周遭
對事情看「淡」一些 (我很需要)
努力保持「餘」裕 (這絕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コメント

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