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者症候群》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種心理狀態,意思是擁有此症候群的人,無法擁抱自己的成功,會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僥倖得來的,自己不能沈浸在喜悅當中,必須繼續保持努力與成果,避免別人發現過去自己的一切都是僥倖。
在過去,我其實不太懂什麼叫作冒牌者症候群,我覺得自己的成果當然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怎麼會被稱作僥倖,我擁有過去的成果,但我仍然為未來努力,我覺得這是很稀鬆平常的。我討厭那些總是不斷提及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的那群人,我覺得當一個人不斷的想說他過去的榮耀,就表示他人生已經在走下坡,否則怎麼會老是往自己的過去回顧。而我對於他人的稱讚也永遠無法放到心裡,但對於他人的批評卻是會一致刻在心上。
當我聽到一句讚美
「你做的很好!」
我心裡想的是
「我不能高興,我必須要更好、或是保持這個好」
當我聽到一句批評,我想的是
「看吧!就跟你說你其實是不好的,這驗證了你過去的成果都是僥倖來的」
這便透露出我潛意識裡「冒牌者症候群」的狀況,我不喜歡正視自己的過去,對於那些已經達成的成果不屑一顧,總覺得未來如果不保持著持續源源不絕的成果,會覺得自己將受到他人的嘲笑。
「哎呀!我還以為你這麼厲害,原來你之前那些也不過就是運氣好」
這樣的聲音總是會在我的心理反覆播放。
我不想重視過去的那些是「我」,把心力持續地放在未來,想證明一個沒有終點的「我」,這就是冒牌者症候群無誤。
冒牌者症候群都會有一種特質,即是他會過度努力,會覺得自己不能停下來,否則會發生很嚴重的事,覺得自己會失敗,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既然不能接受自己的成功、當然也表示無法原諒不繼續成功的自己。
於是就帶到這本書「過度努力」。
–
這本書的作者是近年來少數台灣出版界極度暢銷的作品「情緒勒索」的作者周慕姿,本書是她出版的第四部作品,主要是針對八個諮商的案例做階段式的描述,從最初的諮商者的狀態,到最終解決內心的矛盾,帶大家挖掘自己內心的黑暗面。
本書全文因為全是對話式的內容,穿插作者對於諮商者的心理狀態的分析與描述,算是少數雖然不是生硬的文筆但我會想看下去、並且了解書中案例的故事,因為內容相當淺顯易懂,整本看完大概只花了1-2個小時的時間,算是想讓文字療癒自己時還不錯的選擇。
–
書中主要帶大家一起探索諮商者過去的心理陰影,探討過去的成長背景是否會造成自己目前人生的困境,然後梳理每個人他自己所不願面對或不知道的情緒,也只有當我們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暗,嘗試以一個自己認可的權威者的身分對自己說「我覺得你很努力了,你不用那麼努力也沒有關係」,才有可能與自己達成和解。
當然我覺得過去人生陰影是否就會導致現在生命的困境這個概念不是等價的,也就是說過去的陰影並不一定是現在生命困境的主要原因,這當中還會包含本人的性格、自己是否意識到自己正處於危機等各種狀況。本書其實在案例的編排個人絕對還蠻好的,其中有些人有明顯的病識感、也有些人是完全不懂自己幹嘛要來諮商,覺得自己一點問題也沒有,在幾個案例相互比較之下會覺得本書的層次被堆疊的相當生動。
–
個人覺得書中的案例「無法自己做決定的孩子」「害怕犯錯的主管」「經常自責的失業女子」「帶著木偶面具的中性女孩」這幾個對我而言會有比較強烈的帶入感,大家的心中其實都在擔心著:
「如果我不完美,我將會被拋棄」
這樣的擔憂,也就是,我必須要努力的掙扎,努力的證明什麼,才能讓自己得到幸福,但其實,我們都必須認知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而我們所冀望的幸福也不會是透過「努力」去得到的,而是當我們與內心和解,告訴自己「你已經夠好了」,才有辦法從根本上的解決,停止那過度努力去追逐的無謂的、無止境的老鼠圈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