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動盪

我的書單

《個人乃至國家的危機》

這是一本在寫危機的書,而這本書主要的篇幅和重點都放在「國家的危機」上,本書列舉了六個國家,芬蘭、日本、印尼、智利、德國、澳洲各自描寫這些國家在經歷危機之後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有些朝向好的方向發展,有些則日益退化,這一切都指向「整個國家主體面對危機的意識和態度」。

而因為「國家的危機」的縮小版便是「個人的危機」,本書的第一章便闡述了關於「個人的危機」的部分,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它可能載浮載沈、或有大風大浪,而人生在相對谷底的時刻,便很容易被辨識為「個人的危機」,而個人對於危機的處理態度,會決定個人往後的走向,谷底的人生可能成為我們的養分,讓我們得以意識到自己的缺陷,收拾包袱,踏上離開谷底人生的路程,也可能個人沒有意識到谷底,最終便墜下更底的深淵。

關於本書閱讀心得的部分:其實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在第一章就講完了,它描述了「個人的危機」與「國家的危機」發生當下,能夠解決者所具備的特質。從第二部分—第二章開始作者運用自己的經歷,帶大家遊歷了六個國家,運用第一章所講到的特質,告訴大家那些國家是否有解決了危機,它們運用了哪些特質,或沒有應用哪些特質。

在看國家危機的篇章時,我覺得就很像在看小型的國家史,如果對於一些國家不大了解的,可以趁這個機會學習一下,例如我對智利和印尼的歷史就不大熟悉,從中可以補足一些世界史的缺漏。智利是南美最為堅實的民主國家,卻在一場經濟爭執當中走向了恐怖獨裁政治,導致大批國民的逃亡,最終在和平抗爭中回復民主生機。印尼經歷過世界上少數死亡人數爆炸的大屠殺事件,卻也在最終走向和平改革的道路。而至於日本和德國史,因為本身就已經讀過很多種版本(尤其是近代史),因此看起來就會覺得講的不夠深入,好像沒打中的感覺。不過必須要知道的是,作者的目標是在於提出這個國家面臨過的危機,以及如何走出危機,這點是不斷反覆出現的重點。

所以個人心得是國家史這一部分可以挑有興趣的區塊來看,重點是在理解,這個國家的背景、這個國家經歷了什麼危機,以及它運用了哪些特質解決了危機。

第三部分則在提出未來可能經歷的危機,他講了日本與美國,日本的危機大致上停留在少子化、國債之類的議題,以我對於日本的感受而言會覺得好像還抓不到癢處,日本的危機我認為是著力在「國民的危機感不足」「國民國家化程度不足」「國民庸眾程度太高」,日本國民普遍對政治漠不關心、對公共事務沒有參與感、對世界的心態也不是特別開闊,我覺得這是日本社會成為死水一大重要因素、而我認為這是真正的危機(當然這裡沒有拿台灣來比較,台灣也有自己的危機,但至少台灣人對於公共事務的敏感度完全是高於日本太多)。之後本書談及美國的危機,大致上就是貪婪等貧富不均問題,接著講到世界的危機,則著重在核武、氣候變遷的問題上。

關於個人的危機,以及可否安然度過個人的危機,作者列出了以下12點,端看個人可否意識危機,並且提供自己有效的解決之道。

  1. 承認自己置身危機
  2. 承擔採取行動的個人責任
  3. 建立圍籬,勾勒出需要解決的個人問題
  4. 由其他個人和團體獲得物質和情感幫助
  5. 以他人作為如何解決問題的範本
  6. 自我強度
  7. 誠實的自我評價
  8. 個去的個人危機經驗
  9. 耐心
  10. 彈性
  11. 個人核心價值
  12. 擺脫個人限制

而一個國家面對危機,以及如何解決危機,端看國家面對危機的特質,其中若干點與個人危機是完全重疊的,因此由個人的危機感推廣到國家的危機感,大概就可以理解某些國家會擺脫困境,有些國家則最終仍是一盤散沙。

關於國家的危機以及解決特質,作者改良上述個人版本後成為:

  1. 國人對於國家陷於危機的共識
  2. 承擔國家採取行動的責任
  3. 建立圍籬,勾勒需要解決的國家問題
  4. 由其他國家獲得物質和財政支援
  5. 以其他國家作為解決問題的典範
  6. 國家認同
  7. 誠實的國家自我評價
  8. 國家危機的歷史經驗
  9. 國家失敗的應對之道
  10. 針對特殊情況的國家彈性
  11. 國家的核心價值
  12. 擺脫地緣政治的限制

以此,我們可以去審視自己、甚至是國家,該用什麼特質來擺脫困境,個人的話或許容易,而國家的話則牽涉到國民的共同意識,只能仰賴更多公民的素養來循序漸進了。

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