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象與騎象人

我的書單

《如何駕馭心中的大象》

人的大腦被區分為「可控」與「不可控」的部分,以過去諾貝爾奬得主康納曼著名的書『快思慢想』所提到的,那就是「系統一」與「系統二」,系統一決定了我們反射性的思維,確保迅速、立即的反應,而系統二處理我們理性的思維,提供緩慢、確實、具備足夠思考的行動。

而這本書則利用了另一種說法,為象與騎象人。
象代表的就是我們的系統一,立即性的身體反應、心理反應、沒來由的情緒。而騎象人則代表是我們的系統二,目標是在駕馭大象,讓大象避免朝向衝動,不可預測的方向前進。然而人之所以痛苦,便是在於自己身為騎象人,卻無法制御大象,反而被大象所左右。於是乎,如何有效地安撫、訓練大象,便成了追求幸福的重要課題。

本書作者為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以充分的心理學實驗和論述來描述人內心的「大象(不可控部分)」與「騎象人(可控部分)」所造成的困境與解決之道。

這本書內容有點龐大,前面兩章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主要講述著象與騎象人之間的交互關係。第三章到第八章在教導人如何駕馭自己內心的大象,這個部分個人會覺得有點普通,書中主要講述一些關於可以讓人受到陶冶的與需要被駕馭的特質,主要便在於進行利他與互惠,抑制住人類的自以為是,以強化我們心中的幸福感。

在控制大象的解方裡,書中最終想帶出佛學的禪修,但因為這本書是以心理學為主的作品,不可能在禪定上面講得太詳細,因此覺得關於駕馭大象的部分論述的不夠細緻。一直到第八章談論道德的部分有些論述才開始讓人覺得有趣,最後兩章講到靈性與人生的意義,看到後面會有種心靈昇華的感覺,當然也會有會讓人摸不著頭緒,本書的後方要用正向心理學那種正念體感的心情去體會,可能會比單純字面的閱讀更有效果。

書裡頭幾個個人認為重要的觀念:

  1. 人類的大腦可以區分為「大象」與「騎象人」兩個部分,我們的生活其實有大多的行為是受到大象控制,而騎象人因著感覺合理化大象的行為。

( 例如我們對一樣食物討厭,其實是沒來由的受到身體的反應而討厭,這是大象在運作,然而,我們的騎象人會幫助大象找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個食物味道很噁心、所以我討厭」。)

  1. 人類之所以不幸福,便是因為大象與騎象人之間產生衝突。關於這點我可以深深體會,因為我自己的身體很常會受到各種潛意識的制約,然而理性卻走向另一邊,這造成思維和身體反應的不一致,而導致生命裡諸多的困難。

(如果沒有經歷過這種感覺的人,或許可以想這樣的情景:你在一家非常令自己厭惡的職場工作、然而這個職場薪水卻相當的高,你不知道該放棄工作讓身體快樂、還是該放棄快樂屈就薪水,你的身體告訴你該放棄工作、而理性卻本能地希望你屈就薪水,當然有可能相反)

  1. 幸福的兩個原則
    (1) 進展原則:我們在經過努力後得到了成果,成果所帶給我們的幸福感只佔了一小部分,真正的幸福感是來自於我們努力的「過程」。
    (2) 適應原則:在遇到重大困難時,最終會因為適應而減緩痛苦,在遇到極大的喜悅時,我們也終會因為適應而快樂消退。因此我們的內心總是會幫助我們導向幸福的預設點,而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即保持我們幸福的預設點,才是真正的幸福感,它不會消退,可以一直持平。
  2. 本書又提到了常見的「幸福方程式」以及「心流」的概念。
  3. 逆境中成長有其限制,「那些不能將我殺死的,將讓我更為強壯」,這句話不完全對,人在適當的逆境中可以產生幸福感並且成長,在過度的逆境裡則將成為永恆的創傷。
  4. 美德的篇章相較之下有點抽象,作者剛開始極力訴說古代哲學家所強調的道德特質,批判現代的道德教育。這個章節有個很有趣的觀點,那就是我們一般常說的「道德教育」,實際上卻演變成一種「特定時間」才產生的道德,而不是「全時」道德,我們在穿越馬路時才想到扶老太太過馬路是美德,我們在遇到紛爭時才想到禮讓是美德,而事實上,美德在古代的思想裡是全時的,一個人行使到最終,他的人就是美德本身(套孟子所說的,就是「浩然之氣」),而美德本身即是行使者最高的報償。
  5. 作者講述美德的部分是想將全文推向最終「人生的意義」這個篇章,行使美德可以使我們的大象與騎象人相結合,當大象與騎象人的趨向相結合,行為就產生意義。

本書在人生的意義上下了一個很值得思考的註解
「當人們肉體、心理與社會文化三個層次的生活連貫一致時,人生就會產生意義」

而作者認為在行使愛與工作(心流)時,人生能夠達到這個意義的層次。

「人是群居的動物,需要愛與依戀,人也是勤奮的動物,內心有效能感需要被滿足,也有能力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

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