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日期:2019.03.19
【法鼓山果慨法師教「宣告癌症到臨終」的過程】
有時候會看一些法鼓山的線上教學影片,這回因緣際會看到了法鼓山的果慨法師講「生死觀」六堂課,其第三講主要講述對於死亡的禮儀,原本目標應該是「佛說阿彌陀經」,不過因為後來法師覺得這門課已經有其他講師提過,因此把重點放在講臨終前關懷的部分,也因為平時我們無法接觸這類的介紹,所以特別整理重點,作為後續面對死亡靠近時之參考。
關於死亡,人們總是避而不談,這可能與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哲學有關,而後華人一向視死亡為不吉利,因而避談。然而,其實死亡是人們都要面對的事,是自然的事,我們可以當他是一種形體幻化的過程,而不是一種終點,畢竟按照佛教的思想,「識」是永恆,超脫生死的記憶體,它會繼續帶著我們百千萬劫的累積,進到下一個世裡。
本課程是以「漢傳佛教」為精神主講,不諳佛教禮節的人也可以當作認識文化,輕鬆地看待之。畢竟內容所說之真偽,不是我們現世之人所能求證,就像是哥本哈根詮釋一樣「我們是人,屬於這宇宙的一份子,因而我們無法看清宇宙」,但學習死亡的文化,讓自己對於面對自己、親人、朋友的消逝,能夠平靜面對,或許是人生有價值的一項投資。
–
《練習》
- 寫遺囑 – 讓自己慢慢地接受死亡 – 死亡是自然的事。
- 寫生預囑 – 如果我的病無法被治好,我希不希望有尊嚴地走,還是在醫院搶救到最後一刻?
*日本老人從五十歲開始會有每年寫遺囑的習慣。
- 挑一個身邊最重要的人「父母」「子女」「伴侶」,嘗試了解他們心中解不開的結是什麼。(這個課題必做的原因是,如果最重要的人突然離開,你知道該做什麼,來解開他的心結,讓他安然地離去)
《佛法對於搶救病人的觀念》by 達賴喇嘛
如果那個人就算活著一分鐘,也能夠繼續向善向上,那一定要救回來。但如果那個人即使活著,也無法向善向上(如:植物人、腦死),那就不要救他,讓他好好地走,因為安然地走,有尊嚴地走,未來(死後的世界)會更好。
–
《最好的死亡方式》
癌症,因為你知道你還有多久要死,你還有時間去解決所有你放不下的心結。
(如果是臨時、瞬間的死亡,可能連死者都措手不及,這時候,只有靠「家屬」來幫死者解決心結,但前提是,家屬要知道死者有哪些掛在心頭解決不了的心結)
–
《生者面對親人要死亡的態度》
唯有生者安,死者才會安。
生者一定要安定,不要一直喊著「不要死」「我需要你」,如果死者因為生者而牽掛,會執著於「我」,而轉變為「中陰身」(下堂課的內容)。
因此,平日訓練自己接納死亡的態度非常重要,亡者若能接納死亡,則面臨死亡時容易安定,生者若能接受死亡為必然,則面臨親人死亡時也能夠安定。
《死亡的階段》
- 明利心
此時亡者還有意識,當亡者感受自己將死,腦裡會開始播放人生的跑馬燈,這是「善惡業力」所造成的回憶,此時家屬若能夠盡力的開導亡者,勸亡者放下,則亡者能夠在死亡這條路上走的更順遂。
- 昏昧心
也就是醫學稱之的彌留狀態,意識已經消失。
- 悶絕心
亡者感受到與外界隔離的悶絕。
- 往生
往生的時刻有分成四個階段,在佛教的思維裡,往生是身體按照「地水火風」四個步驟瓦解。
(1) 地大瓦解:此時身體會感覺非常痛,這時候觸碰到亡者的身體任何一處,都會令他奇痛無比。
- 因此,此時家屬不宜移動亡者,若需要移動,則要先行告知:
『我們要移動你的身體囉!可能會不舒服,但這只是一個臭皮囊,你不要執著他,放心地走』
否則亡者若執著於那個身體,則可能無法順利往生。
(2) 水大瓦解:全身開始脫水。
(3) 火大瓦解:身體感受冷熱交替。
(4) 風大瓦解:停息,呼吸結束。
- 在(1)(2)(3)(4)四個階段,盡可能不要觸碰死者,請他安心的走,家屬可以念佛引導他,讓他有著力點往前走,而不是執著那個身體。
- 以上結束之後外呼吸結束,人正式死亡。但內呼吸還沒有結束,漢傳佛教認為死亡後開始還有八個小時的內呼吸,因此要連續唸八個小時的佛,讓亡者順利平靜的離開。
–
《生者對亡者的臨終前三要》by 印光大師
- 開導:正信,告訴亡者不要害怕死亡,人都不免一死,此時要給亡者一些例子「誰誰誰也死了啊」「誰誰誰以後也會死」,告訴他死亡是不孤獨的。
- 開導以家屬的效果最佳,而家屬若要能順利開導,最好平日修持「慈悲觀」,如此在亡者臨終時,才能夠給予亡者懇切的心,讓他相信死亡並不是件壞事。
- 念佛:要開導完之後,念佛的功效才會出現,所以不是臨終前陪亡者一直念佛,亡者的執著心還沒放下,根本不可能安心的念佛。
- 不搬、不哭(呼應四大瓦解)。
–
《親屬死亡時的生者工作職掌分配》
總護 (總指揮)
底下分
(1) 內護 – 負責守亡者,處理佛事
(2) 外護 – 負責處理死亡各種手續等人事
*一般人很喜歡當外護,但內護其實非常重要,須按照「臨終三要」來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