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談到口試。 隨著碩士班口試的到來,即代表著我在成大的日子即將進入尾聲。
王老師在壓抑了許久之後,終於開始提點碩士班學生們開始準備碩論口試,也因此,我那段為了研究而絞盡腦汁,日以繼夜的苦日子終於要結束了。這時還終於得慶幸當初口試完畢之後,我特別在部落格上寫下了口試心得。否則還真是難以回想,口試當天有多麽的驚心動魄。
我的碩士班口試是2010年的7月12日下午。還記得我為口試委員們準備的餐點是台南市成功路上的葡吉麵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就覺得應該要選擇這家店,可能是在台南一直久仰著這個大名,總覺得在碩班口試這般重要的場合,就該有相應的禮品出現。相較一般餐盒而言,葡吉的餐點算是稍微貴一些。在我決定了這家餐點後,書豪也很快就同意我的選擇。於是我身後的那些瑣事就全落在學弟文傑身上。碩士口試的期間,學弟幾乎幫我把一切的雜物都打理乾淨,請我認真準備口試,直到口試當天,到葡吉取貨與放置給各位口委,也幾乎是學弟幫忙完成的。回想起來,還不免感謝人生中的貴人相助。
我的口試委員一共有五位,分別是成大微電所的王水進,洪茂峰教授,成大電機所材料組的李文熙教授,高雄大學應用物理系暨理學院院長黃建榮教授 (這位是過去王老師的學生),以及指導教授王永和教授。由於王水進教授當日下午有事無法到場,所以我是事先於早上到王水進老師的辦公室向他進行口頭報告,算是下午報告的前哨戰。王水進老師的評語算是我最滿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王老師的研究室也有在做軟性電子的研究,對於我的有機半導體彎曲,他有一套自己對電性的深入見解,也給了我不少很專業的建議。
除此之外,王水進老師還給我了一個讓我心動不已的誇獎。 那就是:「你不唸博士班真的太可惜了。」 他的意思是覺得我的研究想法很深入,也很扎實,是真的有達到研究者必須做到的一些境界。他也對我說「你的研究已經超過了很多博士班論文的深度」。這對我而言真的是很大的鼓勵,因為在當時,我也是一直有想要讀博士心情,只是比起在台灣讀博班,我更想到國外去看看,也因此他的讚美確實也讓我對於未來朝著博士班的目標又更加自信了一些。而這個研究結果,雖然我覺得還有不少漏洞,但在交出這樣的碩士論文,我認為這裡面真的絞盡了我大量的心血和發想,也因此,能獲得這樣的誇獎,也算是真的撫慰到當時為了研究耗心耗神的苦勞。
下午兩點鐘,正式開始碩士班口試報告。 而指導教授王永和老師因為有一場會議要開,所以先請洪茂峰老師主持。書豪的口試在我的前一場,在看完他與口委們費勁的攻防,就覺得雖然不會落得不能畢業的下場,但在場上被洗個臉總是必要。 我的報告完成後,首先發難的自然又是洪茂峰老師了,洪茂峰老師是我還滿尊敬的一位老師,因為在大學部也修過老師的課,因此還算滿喜歡這位老師的談話。而作為口委的洪老師,最擅長的提問方式就是先講一段冗長看似毫無關係的故事,在我們還拿不清頭緒時,他的問題就會像飛刀一樣殺過來,打的對手體無完膚,如果反應不夠快,可能會有難以招架的時候。
洪老師對我的提問是講解一段無機半導體透過Ge參雜增加矽裏頭的應力,來提升20奈米世代的電晶體的移動率。這點還好我當初有參加聯電在成大微電所開的先進半導體製程課程,雖然對於課程大部份的內容一知半解,但這個應力部分倒是聽得很有勁,因此洪老師在講的時候,我才沒有一時之間搞不清楚狀況。 隨後,洪老師提出,我的這個研究其實就很類似無機的應力研究,希望我後續可以和無機的應力概念做一些比較。在當下,我突然恍然大悟,覺得洪老師深厚的半導體知識底蘊,與對於知識和眼前研究的相關性的連結,確實很有一套。直到工作了多年以後,我才能夠漸漸掌握住對於學問相關性的旁徵博引,舉一反三,而這正是一位學者重要的武器。
其他的口試委員則多針對一些圖片問問題,因為我自認自己嘴砲的功力,以及對於研究的熟悉度還算夠,所以算是沒有被擊倒,順利應對。 大家大多專注在我的AFM圖上,對於我的碩論模型,倒是沒有著墨太多,可能大家都不夠熟,也沒辦法提出太多建言。
最後我被叫到門外等待,其後口委們請我進去,個別跟我說了一聲恭喜,與我握手,並且在我的碩士口試通過單上簽名,整場碩士口試就此落幕。
雖然看起來不是什麼驚心動魄的口試,也沒有無法畢業的道理,但到底而言,這也是我努力了兩年的心血,說什麼都要用最好的準備,讓他有個完美的結尾。這兩年的研究生涯雖然有困難和苦悶交雜,但回憶起來總不免覺得相當過癮,可以熱血的研究,熱血的追求知識,妥善的分析,建立有系統的學術著作,這是多麽難能可貴的經驗啊!
離開了口試間,我例行性的到研究室旁的陽台去,望向美麗的成大校園。 感謝這五年來,所有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感謝這個美麗的環境,讓我得以在其中成長茁壯。
之後,我要開始回去完成我最後的論文撰寫,準備我的離校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