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生最重要的一役就是選擇自己未來想修習的方向。
為什麼這麼趕?主要有幾個考量。如果是想直升成大電機的研究所,則當時有所謂的「預研生」制度,即大四開始即進入研究室做實驗,碩一著手寫碩士論文,然後畢業。如果要選擇這個制度,則必然得在大三上提交想申請的電機系組別,所別,而選拔時間就落在下大三學期。
而如果是想去申請外校的研究所,如台清交,則必須在大四上進行推甄或考試,因此距離要準備的時間也僅剩一年,考量修課方向確實也是重要的部分。當然也不是說決定了修課方向,未來就非選擇該組別不可,有很多學生修課的內容,和未來念研究所的組別還是不太一樣的,所以也存在很多多元考量的部分,不需要畫地自限。然而,也有些學生是為求成績好看,不理會專業與否,盡量去修習一些給分較甜的老師的課,以利後續推甄外校。這樣的策略執行者也大有人在。
所以,其實也沒有說非選擇不可。
只能說,我是個喜歡按照喜歡的領域,修課,前進的人,我不太擅長使用策略,所以我還是希望按照想選的組別進行課程的選擇。此外,我的在校成績,拿來推甄外校也不太有機會穩當錄取,因此我有打算在大三這年申請預研生制度,基於此,我認為大三就是我該選擇未來專業的時間了。
我最後選擇了固態電子作為未來發展的領域,也就是說,未來我想以成大微電子所為目標。原因其實也很單純,我對於量子物理的領域還算喜愛,什麼薛丁格方程式,固態模型,統計力學等課題其實對我有頗大的吸引力,此外,電機系所固態電子的研究與課程都相當成熟,選擇固態電子可以保證我未來有一定可學習的資源可以使用。再者,台灣的半導體業界,有半數得使用固態電子,半導體製程之類,且可說是台灣的強項,因此,選擇固態半導體,絕對是我可以讓我成長的一個跳板。這是我主要的考量。
而過去我曾經企圖想選擇的醫學電子領域,我漸漸不太傾向該方向,主要的原因是,醫學電子在市場上能使用的有限,就業方向其實並不明朗。且說穿了,醫學電子就是利用電路,元件設計等方式來感測生理,相較於醫學,電路,電子元件才是重點,所以如果真心想走醫學電子,倒不如把電路與元件這一塊扎實打底,之後再跨入醫學電子的研究領域,也比直接去修醫學電子課程的策略還要好。除此之外,成大電機系對於醫學電子的課程也不多,想修習相關課程,能夠掌握的資源相當有限,因此我還是選擇了熱門中的熱門,以確保興趣與生計能夠同時滿足。
而我也曾經一度覺得自己是否該選擇電力組,畢竟,電路學,電機機械等必修課都是我獲得較高分的學科,但仔細想想,我對發電工程的興趣並不大啊!於是,最終我還是以固態電子作為考量,然後以申請微電子所的預研生為目標。
於是簡單談談我在大三修的選修。固態電子方面,上學期有「固態物理」,下學期則有「半導體物理」。固態物理算是將量子力學的概念導進固態材料的引力當中,於是有一開始探討的晶體結構,以及電子方程式套用在固態材料的模型,能帶的產生,以及到後期會簡單帶到的半導體物理。固態物理是由陳志方老師指導,和量子物理相同,老師依然是以抑揚頓挫的口吻完成這們看似抽象的學科。半導體物理則是由固態組的大老,也是後來我就讀碩士班的王永和教授實驗室的合作教授:洪茂峰老師主講。我滿喜歡洪老師的課程,洪老師雖然上了年紀,但講話看起來像是一個溫和的老人,講述的半導體內容也相當清楚,有時也會鼓勵學生出國唸書(雖然他本人是成大博士班畢業)。關於與洪老師的緣分,其實在後來碩士口試的其中一位口試委員也正是洪老師,與老師過招的心得,就容到碩士口試的內如再來描述了,真的是一位武林高人啊。
大三上學期,我有嘗試修一門計算機組陳立祥老師的「系統程式」課程,老師講話很幽默,有點像一個愛碎碎念的長輩,原本是希望弄懂驅動電腦的系統軟體究竟是如何運作的,不過我對於電腦的慧根一直都不太足,所以最終還是沒能勾起太多興趣。
大三下學期,有兩門讓我印象深刻的選修,其一是「訊號與系統」,是由通訊組的賴奎江老師教學。賴老師是為年輕微胖的老師,看起來相當有喜感。而賴老師是一位相當認真的老師,非常重視課程進度,不太講笑話,時常下課的時候仍繼續寫著他的板書,他最常說的就是「想下課的同學自己下課」「我是領政府薪水的,我有義務講完」。訊號與系統主要講解訊號的長相,滿多的數學的東西,但課程中算是可以以淺顯的圖像理解那些傳統的電壓訊號是如何透過傅立葉轉換形成頻譜。 其二印象深刻的課程為「VLSI電路設計」,這門課稱得上是我到業界後,也稱得上有用的一門學科。裡頭講到最深刻的大概就是Layout,課程中有不少作業會要求學生到電機系館4樓的CIC教室去利用Laker來畫layout,並且跑DRC和LVS,雖然當時我對於電路設計並沒有很在行,但這些觀念直到後來進了半導體廠,要設計光罩,判讀Layout,以及聽人家談論Design Rule,都成了馬上可以理解的一門項目。此外,這門課講述「如何有效地設計電路」,會講到RC delay,天線效應的內容,以及後續的CMOS電路長相,算是比起電子學,更容易理解電路狀況的一門學科。這門課也是系上相當推薦的課程,主講人是IC設計組的張順志老師,張老師也算是年輕老師,講話清晰且有趣,上課不沈悶,偶爾會聊一些跟當時年輕人比較相近的話題,像是PTT之類的。
在這裏大三的必修和選修大致都完成了,於是我也在這裡為我的每門學科和心得打上分數吧:
– 電子學三(郭泰豪):5分
– 電磁學一(蔡智明):8分
– 電磁學二(黃尊禧):8分
– 電儀表學(魏嘉玲):7分
– 控制工程(李祖聖): 6分
– 控制工程(李嘉猷):9分 (重修)
– 系統程式(陳立祥):7分
– 固態物理(陳志方):8分
– 半導體物理(洪茂峰):8分
– .訊號與系統(賴奎江):8分
– VLSI電路設計(張順志):8分
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