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大一,來到自己所屬的系館,工業與資訊管理系,位於光復校區雲平大道面對校門的左側。這是一個很幸運的安排,也是我大學生涯中一段極為巧妙的記憶。就我而言,光復校區必然成為校園中最美麗的校區。此處有藝文中心,有古蹟,有榕園,有雖然小卻又精美的成功湖。來到這裡對於大學生活中的記憶中有著美好的貢獻。
成大校本部各系所雖然緊連一塊,似乎表示著各系學生皆可盡情的享受校園裡各個角落美麗的風景,然而不幸的是,校園過於廣大,且切割成無數的校區。姑且不提系上的課程當然得在系館內完成,若是到了需要跑關的通識課程時間,聰明的學生們也有可能透過校園裡無所不在的出口和停車場,尋找離課程最近的停車根據地,在前往該系上課。於是,能夠在課程旅途中閱覽到校園風光的機會就明顯的降低。而我來到工資管系,幸運之處便是系館位在光復校區,欣賞到這片美麗的景色實在如家常便飯。
雲平大道,正對著光復校區大門口「光口」,緊接是盡頭的雲平大樓,是如我曾經在高中參訪「台大杜鵑花節」的台大椰林大道那般,宏觀,遠大,尾端是浩瀚之海的景象。當然景色略有差異,其一,相較於椰林大道,雲平大道的長度不夠長。其二,尾端的不是充滿知識之海的圖書館,而是名為雲平大樓的行政中心。雲平大樓,這名字對於我確實不陌生。因為位於台中中興大學裡也有一棟名稱相同的大樓,國立大里高中第一屆便是在興大的雲平大樓上課,而身為第二屆的我,前往興大報到大里高中新生入學時,對於這樓名印象頗深。
這樓名之原委,想當然爾紀念對兩校都有卓越貢獻的前校長-羅雲平先生。羅校長,畢業於台灣經濟之父孫運璿先生的母校,哈爾濱工大,國府撤退後來到府城省立工學院任教,1965年出任校長,是以將他的後半的人生,灌入了撐起台灣經濟命脈的成功大學中。於此,若有機會見著這深紅色看似井然有序的機能性建築,也必得對這位大時代的哲人深表敬意才行。
在大二那年,我轉入了電機系,自此不再以這座古厝,樹海,藝文繚繞的校區作為我的歸身之所。電機系在大學路的尾端,自強校區中。一個散落五幢現代機能型大樓的校區,自此開啟了我的專業生涯。這讓我想到一種類似的際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當初經由叔叔的規劃,先到哈佛大學就讀了大一,哈佛大學以博雅教育著名,因而在他大一的這段期間,他飽讀了西洋文學經典,獲得了學院文化的薰陶。大二那年,他轉入同在波士頓的另一所頂尖學府MIT機械系,開啟了他自此離不開工程的宿命。2012年,張董事長到台北輔大演講,仍然回憶著他「定期閱讀紐約客雜誌,以及聆聽蕭邦,都是受惠於哈佛」,大一在哈佛的一年,塑造了他終身的人格,而大一在管院的我,好像也有類似的感受,每每踏進光復校區,就會感受到一種「家鄉味」,一種深層心靈裡的感召蠢蠢欲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