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錢綁架的社會

人生哲學

撰文日期:2019.01.13

這是我多年來一直想寫的一個主題,有點類似我人生哲學的一部分。作為一個知識狂熱的我,發表多著重在知識的整理(畢竟光讀完又整理完實在就佔據很多的時間了),對於個人想法的抒發相當的少,因此決定要著墨一些關於自己人生哲學的篇幅。

這篇主題,其實我想說的是「被單一價值觀綁架的人生」,但一時間不想先寫那麼多,所以我決定從裡頭最深刻的「金錢」談起。

我絕對不是那種覺得金錢不重要,夢想才是唯一,然後為了夢想可以吃土也要堅持到底的那種文青。我認為金錢有一定的價值,但他的價值在於,能讓自己「無所顧忌的實現自我」。這是金錢最大的意義。

至於什麼東西算是實現自我,我無法明確的定義。有些人可能是想要過更好的生活,環遊世界,品味更有質感的人生,有些人想用錢追求夢想,有些人則是想滿足各種物慾,或是用金錢來幫助他人。

這些都可以稱的上是實現自我。而我也不打算去評論到底哪一種實現自我比較高貴,我想談論的是這個社會的單一主流金錢觀,所形成的現象和後果。

我想說的「單一主流金錢觀」:是一個理所當然不斷強調「追逐金錢」的觀念,任何反對其的論述都像是不應該似的。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就是這樣的一個價值觀,而他所產生的現象是:人們不斷鼓吹追求金錢,並且宣揚它的好處 – 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其結果是:這個社會成為一個為了錢而可以放棄實事求是,放棄真理,放棄內心的需求,進而放棄靈魂的社會。

首先,單一主流的金錢觀,它讓這個「追逐金錢」的教條,成為了主流價值。

好像是在說身為人,什麼都不必管了,先追隨這個教條再說,你人生有什麼目標?不重要,先鼓吹你向錢看,先追求金錢,等有金錢後再來想就好。

一個人有什麼價值,先看他「錢賺得怎麼樣」,關於那個人的背景,努力,思想,態度等等,都不重要,「你有多少身價」才是血淋淋評價你的社會指標。

電視機裡的廣告不斷的告訴你「要有一台好車」「要買一個溫暖的家」才是給家人最重要的呵護。親朋好友間相互比較「你買房子了沒」「我最近砸了2000萬買房了,有空來參觀一下」「好羨慕,聽說他買了一台賓士 」一切的一切都在鼓吹著:你必須要追逐錢,然後理所當然的加入炫耀物慾的行列。

先用一個我自己虛構的小對話來開場白:
一個很努力經營一家小咖啡店的年輕人,每天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並且,他有捐獻照顧流浪狗之家的習慣,因此,一個月扣除成本,以及給流浪狗之家的捐獻後,他的收入為三萬元。雖然生活忙碌而辛苦,他卻樂在其中,他知道那是他的志業,是他想做的事情-經營一家咖啡店,並且照顧流浪狗。

有一天他遇到親朋好友。
「欸!你最近在做什麼。」
「我最近在開咖啡店。」
「是喔!一個月賺多少?」
「沒多少啦!還在起步階段,一個月收入大概三萬塊左右吧!」
「三萬塊!太少了吧!你要不要考慮回去工廠上班啊!我看你表弟剛進去當作業員,一個月三萬塊,現在做個五年都已經三萬六了。而且生活又輕鬆,他說他每天在產線上摸魚,然後每天七點到家就是打電動打到睡覺前…。」

我覺得這種對話在生活周邊很常見。
這種對話很典型,他正在傳遞主流價值當今視為理所當然的思想,我會稱他為主流思想,因為這種思想無論是周遭的親友,抑或是上司同事,以及電視機裡的節目,都經常是這麼傳達的。

這裡面含有幾個很可怕的現象:

  1. 完全是「金錢主義」,直接用薪水比較,就可以完全決定那個人和他人的價值。
  2. 關於那位咖啡店年青人的一切想法,熱情,目標,態度,都不列在評量範圍,完全被一筆抹煞。
  3. 大力鼓吹著:什麼「努力」「善良」「有熱情」「有計劃」的人生都是不必要的,「有錢」的人生才是必要,只要能達到這樣的人生,即使沒有努力也沒有關係,即使當個穩穩讓大筆薪水進帳,但卻不須努力,打混給他人添麻煩的人也沒有關係。

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正在將這個社會給空洞化,扁平化,這個社會的金錢框架像是一個單一標準,它理所當然的被拿來評價他人,似乎毫無反省的必要。

我們在評價他人之前,總會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到底符不符合水準,能不能有效的評價他人。而在使用「單一主流的金錢觀」就完全不需要,總之就是拿薪水去比,比贏了就可以大言不慚的去評價他人人生。

這就是這個「單一主流金錢觀」的厲害之處。
什麼夢想、努力、正義、希望在它面前都只能用數字去衡量。

而這個社會不斷被鼓吹「以追逐金錢為教條」之下,會產生什麼後果?

  1. 惡性循環:
    有些對於人生不夠有想法的人,想法不夠堅定的人,容易被同化為人生以「追逐金錢」為目標的一份子。這些人將繼續幫助這個教條壯大,它將不斷向外感染。
  2. 以單一價值在評斷人生:
    這個社會裡,各種「為了理想而努力」「為了正義而努力」「認真負責」「實事求是」都不是成為人們評價的手段,而是金錢。

大家不會問我「你今年工作上有沒有遇到什麼難點?」「你是不是有努力在工作上表達出你想表達的?」「你是不是有努力想改變你的工作環境?」「你對這份工作感覺怎麼樣?」「你未來有什麼規劃嗎?」,這種問題,這個主流社會根本沒興趣知道。大家會問我的是「你今年有分紅嗎?」「你今年賺多少錢?」「你存款有多少?」

前者其實正在立體化一個人,讓對方能了解該人的人生想法,人生哲學,目標,態度。但這個社會並不在意,它在意的是後者-更扁平的資訊,也就是「你有多少錢」,這個衡量正在空洞化人與人的連結,卻被當作教條和理所當然。

  1. 二流的社會:
    當人們只把「追逐金錢」當成目標,「追求理想」「追求夢想」「追求正義」被當成是不被重視的,甚至被抨擊成不應該的。那麼,這個社會的人,在選擇工作時,選擇學科時,也只會想著「什麼東西能賺最多錢」,而不是「我最適合什麼」。

很明顯的是,當人們選擇「我最適合什麼」時,他能在那個領域發揮最大化,他有機會能成為該領域一流之人物。但當人們選擇「什麼東西能賺錢」,不一定選擇了他最適合的東西,也因此,他可能在最賺錢的行業,卻不是最適合他的行業,他在該行業裡,頂多成為一個二流的人才,他只是以領薪水為目標,而不是想要付出什麼重大的行動。

而我們的主流價值,就是如此地將我們的社會塑造成一個「二流的社會」。

我曾和熟人討論過其小孩的就業,其小孩畢業於資訊科系,但他的父親透過友人介紹,堅持讓他去一家工廠上班,原因是那家工廠很容易錄取。

我曾經提及「如此那位小孩他去了工廠,所學也許無法發揮,真的對他是一件好事嗎?」熟人的回答是「有錢賺就好了,管他能不能發揮。」

我也在科技業看過很多的人,對於本業沒有興趣,只因工作薪資很高,因此就這樣踏進產業中,並且日日苦不堪言,覺得低人一等,做不到該有的水準,最終就一年過了一年,變成在裡頭混口飯吃的人類。

我沒有辦法說他們錯,畢竟大家都想要錢,或者想要養家活口。我也相信我的熟人只是社會上普遍的一個價值觀之一。這種價值觀正在把社會訓練成一個二流的社會,那些混口飯吃的人類真的能夠在產業裡做出什麼熱情嗎?如果不能,那麼對這個產業而言,他們不就是二流的人類嗎?

當每個產業都集結了二流的人類,這個社會就是二流的社會吧!

當然我們還可以討論得更深,關於養家活口這件事情到底和「追逐金錢」有無絕對關係?我認為資本主義塑造了養家活口與消費的強大關聯,使得養家活口理所當然與「追求金錢」劃上了等號。不過這不是我想談論的主題,所以只點到為止。

  1. 惰性與虛偽的社會:
    強調「追求金錢」的社會,最終導致的社會就是惰性和虛偽的社會。畢竟這個社會絕對不會是公正不阿的社會,在社會階層裡有絕對各種的漏洞,各種的手段,或是各種不合理的法規來達成「追求金錢」的目標。

我們理性上當然認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如果又能「努力工作」,似乎將有機會超越眾人,如實獲得更高的報酬,或是受到更妥善的待遇。

但是實際上的社會並不是這樣運作,就如同那個勸諫咖啡店年青人找家「輕鬆的工廠」工作那樣,社會氛圍裡的人們在意的是金錢,所以那些人們進入產業裡,在意的是「如何以更舒適的方式獲得最多的金錢」。

於是便產生了惰性,與虛偽。

而我們的組織,就是這種惰性與虛偽的結合體。組織既然充斥著惰性,就不用肖想會有什麼積極的法規,那些只為了金錢的惰性的人們也就理所當然的悠然存在於組織中。

許多只想混口飯吃的人們充斥在組織裡,做著二流的決策,發展一些二流的產品。對於組織的效益自然不會想要認真的規劃(畢竟他只是為了錢而來,何必那麼努力自找苦吃)。於是「有能力的人」「努力工作」的人,在這樣的體制裡,將會成為惰性者用以保持惰性的工具。因為有能力者、努力者可以產出,便能夠彌補惰性者的不產出,因此組織將能夠以他自然的「惰性」,繼續姑息那些惰性者。

既然惰性者的目標就是錢,那麼他們怎麼可能會安於當一個在原地踏步的惰性者,他們要往上爬,但是要以「最輕鬆的方式往上爬」,於是便產生出了「虛偽」。

靠著虛偽,能夠把一個惰性者包裝成看似努力者的功效(要看那個惰性者的虛偽能力),透過虛偽的滿足惰性組織的惰性要求,進而獲得惰性組織的認同,進而以失去靈魂的方式,獲得了他努力追求的東西「錢」。

「有能力者」「努力者」對於組織雖然很重要,但是因為他們沒有「惰性」也沒有「虛偽」,除非能夠被組織同化,否則將被「惰性者、虛偽者」給洗出舞台。

這段理論鋪陳看起來很複雜,其實也就是,在組織裡頭的常態是:一個人如果非常想要金錢,他在組織裡頭就會時時保持虛偽,以獲得組織高層的認同,以確保能夠持續獲得金錢,但因為他的目標是金錢,自然不會想把力氣放在他的組織裡頭,他在產業中是一個二流的人物,他只想以「最輕鬆的方式」來獲得金錢,因此他不會想花心思改變任何事,只想以最低的限度來維持現狀,如此一來,他在組織顯現的就是「惰性」。

然後,因為這個社會的主流正是這種鼓吹「努力不重要」「夢想不重要」「發揮所長不重要」「錢才重要」的主流價值當中,我們就可以想見:這個社會組織的主流氛圍就是「惰性」與「虛偽」。

於是,我很能深刻的感受到,我們的社會完全受制於一種「錢才是至上」的價值觀,什麼努力奮鬥積極正義等等都被主流社會抨擊為「不值得追求的東西」,因為「不能當飯吃」。

因此在這數十年下來,我們能看到的體制就是「單一的用金錢在評斷每個人」「二流人才充斥的社會」「滿是惰性與虛偽的社會」以及不斷地宣揚這種社會很正確的那種主流氣氛。

華人社會在新年時喜歡講「祝大家發大財」「樂透中大獎」等等。我覺得這種說法很噁心,因為這表示,希望大家都能夠以金錢為目標繼續努力,然後不是那種腳踏實地的為人生努力,或是透過各種智慧去獲得財富。

這祝福裡面像是在鼓勵大家發橫財似的,或是能混就混,能撈就撈,反正能夠發大財就好。

如果不是這樣,為何新年祝賀詞不改成「祝大家越來越有智慧」「祝大家對未來的人生越來越積極」「祝大家成為更好更有質感的人」?

因為那些不重要。
發大財,尤其是「爽爽的發大財」才是大家喜歡的成功方式啊!

所以,我的對於《被金錢綁架的人生》的想法是:

隨便他們,那是他們的選擇。

但對於沒有入坑的人,或許深深地思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的價值觀,並了解主流價值觀絕對不一定是對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也不要因為自己沒有選擇加入主流價值圈而感到氣餒,因為當你踏進那個價值圈,你唯一能做的就是

「被單一的標準評價」「當一個社會上二流的人類」「與惰性與虛偽為伍」

這沒什麼好值得慶幸的。

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