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日期:2018.06.16
【中觀】
《中觀》是佛學裡一個重要的系統,是一個圓融,中庸,邏輯清晰的學問,而其核心意義在於,理解宇宙萬物「緣起性空」的道理。當人能了解《中觀》所謂一切無自性,能夠透過修行放下執著,則人生的煩惱便能輕鬆解除。
所謂的《中觀》即是《中道》,觀世間不偏的道理,理解宇宙萬物皆是來自因緣和合而成,則我們只需專注於眼前的因緣,踏好每一個步伐,所謂的結果,成就都是來自眾緣的結合,不是我們能夠百分之百控制的東西,以此,我們不會計較得失,能夠以平和的心情處理日常事物,這就是《中觀》所謂的《中道》。
《中觀》強調理解萬物緣起性空的道理,不是希望人們放下一切,全部隨緣,如此便會落入「頑空」的窠臼。而是平心氣和的專注每個緣分,每個當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至於成敗,結果,以無自性故,可成也可能不成,不用執著他。
就像是讀書,我們讀書,是因為我們想讀,我們想學習,而我們專注於與書本的緣分,努力的閱讀。至於讀書的成果,如可以考上好學校,可以獲得吸引人的氣質,都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東西,所以有也很好,沒有也不擔憂,這就是《中觀》。
本文閱讀法鼓山果煜法師的《中觀勝義諦》,以此介紹中觀的樣貌。
–
關於《中觀》
《中觀》為印度龍樹菩薩所著,鳩摩羅什翻譯,印順法師分類,成為《中觀頌論》。
裡頭共計27品,從因果一路破到涅槃,將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搬出來一一用邏輯舉證,將人們對於那些現象的執著逐一破除,揭露一切都是「緣起性空」的真面目。
–
《無自性》
世間的一切相皆是「無自性」,所謂的「無自性」便是「自然而無常的變化」。人是「無自性」,山峰是「無自性」,原子也是「無自性」。
因為無自性,所以能夠透過因緣「化合」。如H2和O2元素為無自性故,因此能夠隨機化合為H2O,人與人因為是無自性,故能因為因緣而相遇,因因緣結束而離開。「自我」因為是無自性,所以遇到好事就變得開心,遇到壞事就感到憤怒。
「無自性」的相反即「有自性」,如果萬物有自性,則他們便會維持原本的樣貌,不會與他人產生反應,不會變化。但世界上根本沒有這樣的物體存在。所以《中觀》的概念在告知,一切皆無自性,所以才能以因緣相結合。
–
《緣起性空》
在《中觀》的道理,諸法皆是緣起性空,意思在於,能夠緣起(因因緣而變化)者,必然是無自性,如果是無自性,則那樣的東西就是「空義」,也就是「短期的存在」「不是永恆」。
所以會因為緣起而反應的物體,便是空。
既然是空,看清楚後就不會去執著他。
–
《中觀27品》
[總觀]
- 觀因緣品
- 因緣因無自性,故能成就天地萬法。
- 因緣中本無果,是因緣化合而生果。
- 四種緣:(a) 因緣 (b) 次第緣 (c) 緣緣 (d) 增上緣
- 緣起性空。
「眾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 觀因果品
- 因中無果、亦非因中有果,是因緣結合而生果。
[別觀]
- 觀六情品
- 我們的感知(眼耳鼻舌身意)僅是眾緣和合的產物,不是恆定不變的,因此我們閉眼睛則看不到外境,感冒生病則味覺發生改變,我們的感官會加入「我執」的成分,不是客觀的事物。
- 觀五陰品
- 色受想行識,人所具有的心理變化,都是無自性的,我們容易因為外境而改變想法,因而這一切都不是實有的。因為五陰無常,故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我」,因此無常故無我。
- 觀六種品
- 地風水火空識,都不是自性的個體。
- 空:以無礙為相,空間的空。空間不是永恆存在,東西放上去就沒有空間了,以此空間也是無自性。
[觀生命本體]
- 觀本住品
- 世間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我會成長,會老化,一切隨因緣變化。
- 觀作作者品
- 人因為無我,才能造業,我們因為外境,所以產生各種無法控制的反應,因此我們造業。我們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人生,我們因為外境的染著和因緣而形成業障。
- 然而我們仍可修行,透過提供自己累積的善緣,讓自己超脫染著,則能減少造業。
- 觀染染著品
- 世間沒有會真正會影響我們本心的東西,因此沒有染者,也不存在染法,而是因為一切無自性,故因緣和合。
9.觀可然品
- 本節講燃燒,沒有一個獨立存在的火,也沒有獨立存在的燃物,因為因緣和合,所以可燃。
[觀所作]
- 觀苦品
- 苦不是自作,不是他作,不是共作,不是無因作,是自作業與外緣結合的果報。
- 觀業品
- 未受報前,業藏在何處?
- 業藏在眾緣當中
- 報前與報後,業不消失,不常亦不斷,僅是轉化成新的形式,繼續存在於因緣當中。
- 觀行品
- 眾生所思,所語,所為即為行。
- 因為眾生無明,諸行皆為虛誑妄取,眾生太執著於一切為真,因此其所想所言都是狂語。
- 觀合品
- 眾緣形成廣泛無邊的法網,各相在其中依據因緣的大小而結合。
- 這個概念很類似費曼的「歷史總和論」,宇宙的一切是無限的機率路徑,最強的那一個構成了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世界。
- 觀十二因緣
- 每個剎那都是往復的十二因緣,一切都是不斷的流變。
- 觀本際品
- 萬法是沒有初始的,往初始去追朔,只會越來越複雜。
- 觀時品
- 時間也是無自性的,順心的狀態時間會感覺過的特別快,不順心的狀態則度日如年。
- 如果理解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必然也能理解時間不是永恆不變的事物。
- 觀三相品
- 生住滅三相皆是假名,不可說有,也不可說沒有。生住滅的流轉受時間影響,因此不是有自性的。
- 觀成壞品
- 佛法所說的成住壞空,僅是流轉的動作,不是真實自性的存在,於生住滅同樣受時間影響。
- 觀去來品
- 動靜皆是比較來的,如相對速度,相對速度為零不代表靜止,所以因為一切都是相互比較而來,故動靜也不是自性。
[諸法性空]
- 觀有無品
- 諸法非有性,也非無性,僅是眾緣所生。
- 觀四諦品
- 因為集所以生苦,因為道所以能滅,一切都是有足夠的因緣之後便能夠改變,因此四諦也非自性。一切法皆空。
- 觀法品
- 五蘊皆無我,接觸五蘊,則不可能有一個本體的我,離開五蘊,也不可能有個本體的我,因此諸法無我。
- 觀邪見品
- 處理佛法十四種無記,總結是「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修行都還不及了,那些未知的哲學都僅是無自性的延伸而已。
- 觀縛解品
- 人是否有一個無型的枷鎖將其捆綁著?因為無我,所以當然沒有一個被束縛的本體,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束縛的了。
- 人之所以生煩惱,便是「所求與外不相應」,如果沒有所求,則沒有求不得的苦。
- 觀顛倒品
- 顛倒即對於法的誤解。如能修行拋棄我執,便能破無明,然後修證中道不二的正法,便能消除顛倒的知見。
- 觀如來品
- 如來,從法觀念來看,就是性相圓融,理解萬物一切法空的道理。如此則不受拘束,以真如,而能自由去來。
- 如來,從人來看,即是修證,破無明的人,因無我見我慢,而能與如來之心相應,以直心接物,不受執著所囿。
- 觀涅槃品
- 如能拋下我執,理解一切無自性,則沒有我在輪迴,也成就不受後有,滅受想定之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