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心的鍛鍊

我的書單

撰文日期:2018.06.09

【心的鍛鍊】

這兩本書是在瑞士的時間讀完的。因為剛好在靜心的時刻,在瑞士旅遊的期間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啃讀瑞士史以外,也趁著雨天或休息的時間看完了這兩本關於修心的書。

這兩本書都是繼程法師所講述的內容,主要是為禪修者做相關的心理建設,然而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其實也相當適合在一般的生活裡實踐:專注於當下,感受每個瞬息的變化,那是一種禪的意境,而也可以就此擺脫我執,以及被過去,未來所糾纏的煩惱,某種程度對一般日常也相當有幫助。當然因為內容講述不少禪定的概念,了解並實踐禪定,體會上或許會比較多一些。

關於這兩本書的內容,我比較在意的是「直心」,直心是禪定的最終階段,其實過去我一直不甚了解直心的意義。

而直心其實就是,不去思考,用感覺的,便能清楚看到事物最初的樣子。令人有人從後頭叫你,你不需現在心中喊一個念頭說「好像有人叫我」,你能夠直心感覺到這樣的呼喚,然後身體跟著反應,這個感受稱作直心。當人禪坐開悟時,所感受到的事物便是完全的身心統一,完全活在當下的每個步伐,心會自然不去勾想其他不必要的狀態,這就是直心。

當然要達到直心並不容易,人也不必非以直心為目標不可,但如果能朝向直心的修行方式前進,對於生活的焦慮,煩惱,或多或少會有幫助的。

以下為我為兩本書所寫的筆記。

【心的鍛鍊】
本書為繼程法師於1995年主持兩次法鼓山禪七的開示內文。

  1. 打禪的動機:修行,只管修行,結果不是目的,結果如何都是因緣造成,不需執著。
  • 日常生活的態度也是一樣,讀書的動機:學習,只管學習。成績不是目的,結果如何由命運決定,不要強求。
  1. 直心修行:如實的修行,程度到哪就到哪裡,不用假裝,不用比較,用心去感受當下,直心就是道場,如實的尊重當下,則將成無煩惱的淨土。
  • 這是打禪所給予的教育意義,尊重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當下,不要去回想過去,也不要去擔憂未來,則我們每個瞬間都是很舒適,很平穩的。
  1. 打禪的目標:使心體察一切細膩,感受生活一切無常,身心統一,心不隨意的隨外境攀緣。
  • 這使得我們專注做某事的時候,不會受外在環境干擾,能夠專心一意,而且不感到心煩。
  1. 觀想:觀想是達到悟境的起點,觀想時需先入深定,呼吸已經極度緩慢,才能開始進行觀想,去感受身體氣息的流動,感受血液的流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2. 事物一切無常,「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學習接受無常,則無煩惱,無我,則可跳出輪迴。
  • 此為中觀的概念,待我將「中觀勝義諦」讀完之後,再行介紹。
  1. 每個瞬間都只會出現一次,安住於當下,享受當下,不緣過去,不掛心未來。

【禪觀生死】
本書為繼程法師指導法鼓山僧伽大學禪七的開示。

  1. 直心:不起一念,卻能描述所感,身心完全結合的狀態。
  2. 參禪,默照,在不用心想的方式,沒有知識背景,卻能觀得並且體察事物的面貌,此狀態即為開悟,身心統一,沒有我的心念存在。
    (言語道斷,參破疑情,見到本來面目)
  3. 生死:自然的生滅,因修行而理解無常,便可自然放下生死的罣礙。
  4. 如果已破除「我」,則沒有「我」的前世與後生,則不再有輪迴。
  • 這也是中觀的概念。
  1. 唯識論:無常,強調識的影響,為無常的因。
  2. 中觀:強調無我,世間現象皆緣起性空,無自性。
  3. 唯心:強調修行目標,即修心。
  4. 人的身體是修行最適合的條件,六道只有人有這樣的肉體進行修行,天道的人無法修行,只能聽從人的誦念幫助自己修煉,因此多念佛能受眾生護持。
  5. 佛學的三個法印:諸行無常(唯識),諸法無我(中觀),寂靜涅槃。

吉田佛學教室

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